2008年—2012年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辑录的新词语为例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反映社会现象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系统中最具活力、最富动态的词汇系统承担着主要的表情达意的任务,是最敏感、最活跃的部分,在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词汇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将时代变化的烙印反映到自己身上,于是新词语就届时出现了。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变化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动态,有利于我们对规范汉语词汇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语言的发展。
  本文试图运用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理论对新词语进行阐释,通过对2008年—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辑录的新词语在音节上、词性上、构词上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把握新词语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新的构词方式出现和语义上的修辞表现,同时从共时与历时、静态与动态的角度预测汉语新词语的发展前景及对语言规范的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新词语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语料的来源和总量,最后对语料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分类,形式上主要从音节、结构方式和词性上进行分类,内容主要从新词语所属领域进行说明。
  本文第二部分是对新词语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第一部分的图表,采用统计归纳的方法探究新词语在音节、结构关系、构成方式和修辞上的特征。
  本文第三部分是揭示新词语的语用功能,从表现新生事物、聚焦社会热点、针砭社会时弊、营造娱乐氛围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本文第四部分在前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探究了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主要从语言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两大方面进行说明。
  最后,本文还从新词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语言规范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希望对现代汉语发展有借鉴性意义。
其他文献
过去30年,心理学家们在数量认知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数量是抽象表征还是非抽象表征的问题还存在争议。从数量抽象表征的操作性定义出发,这种争议可以解读为以下两点:第一,非符号数量本身的输入形式就是多变的,近似数量系统理论认为加工非符号数量时不会受到感觉信息的影响,而感觉整合系统理论不这么认为;第二,尽管非符号数量和符号数量的输入形式不同,但近似数量系统映射理论认为两者共享一套表征系统,而离
学位
可协商命运观可以提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厄运时依然坚持追求目标的坚持性。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其可协商命运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往有关可协商命运观的研究多采用变量中心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可协商命运观的类别差异,这会对可协商命运观研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能够识别不同可协商命运观在不同个体上可能的特征模
学位
“哪里”是疑问代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语,它的基本功能是表疑问,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又产生大量的非疑问用法,特别是否定用法。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描写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语言事实加以描写,并在此基础上立足认知语言观,对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哪里”的否定用法及其语用动因加以认知解释。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主
学位
“远”和“近”是一对反义形容词,它们除了表示本义“空间距离的远近”外,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引申义。当前关于形容词“远”和“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义本身上,较多的是对它们引申路径的探讨,对于“远”和“近”进入句子后的表现则很少有所涉及。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结合标记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远”和“近”在进入一些比较句式、疑问句式以及陈述句的一些特殊结构后的不对称表现,并试图从语言
学位
在现代汉语中,“贵”和“贱”是一组反义聚合的形容词,使用频率较高但不对称。“贵”和“贱”的语义较为丰富,很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前贤对“贵”和“贱”的分析极其少,他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反义聚合形容词的整体分析和其他特例的分析上,例如“高”和“低”、“远”和“近”、“深”和“浅”的分析。我们在前人对反义聚合形容宏观研究及其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反义聚合形容词“贵”和“贱”的多义范畴进行分析和解
学位
现代汉语中,共有13对互为反义的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这一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考察,根据整合度高低对其划分出层级并探讨不同层级的对举两字组的句法语义属性和句法表现,最后得出不同的层级的句法功能有所交叉,在句法上构成一个连续统。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代本文的研究范围;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现有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介绍了研究所用
学位
中国儿童剧场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基础理论非常匮乏,核心概念界定不明,研究工具和方法有待完善。本论文致力于儿童剧场的基础理论研究,发现并提出理论发展所迫切要求的根本问题,回答理论前提,对儿童剧场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核心术语进行辨析,试图为儿童剧场的学科建设奠定基础,运用并指导于儿童剧场实践,促成儿童剧场的长远发展和广阔未来。  论文研究方法为理论研究,辅以描述、实例研究。创新点如下:
学位
本文将说话人对句子命题的认识判断(epistemic judgement)纳入语气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具有跨语言的普适性的语气系统的层级观点,揭示了汉语语气系统的层级构造、以及两个语气子范畴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语言事实,建立起现代汉语认识判断体系。并针对认识判断体系的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了专章讨论。讨论的子题包括:1)疑问句中的认识判断,涉及认识判断体系的第一层次;2)汉语无标陈述句与现
学位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theory of Prototype Category),Talmy(2000)的概念结构理论(theory of Concept Structuring),认知语言学的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等相关理论,布拉格学派的传统标记理论(theory of Markedness)和沈家煊(1999)的新标
学位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趣味教学的理论起源做出论述,同时指出趣味教学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理论基础,分析趣味教学的研究现状,指明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希望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课堂资料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这种课堂实证记录、分析与研究能够对针对东盟留学生进行的汉语国际教育提供借鉴。同时,这一部分论述了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