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参考各位学者对非范畴化以及名词非范畴化所作的研究基础上,对名词的非范畴化现象作了进一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名词非范畴化现象的详细描述、分析和研究,试图从各个方面对名词的非范畴化现象进行解释,找出制约名词非范畴化的种种因素。 本文的研究重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描写和说明名词非范畴化的类别。在这部分中,我们又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名词非范畴化的类别分别进行阐释。首先,从词法角度,我们着重描述了N+N、V+N、N+V这三种常见的复合词组合中的名词非范畴化现象。其次,从句法角度,我们分析了如下一些句法结构中的名词非范畴化现象:“比N还N”、“V N1为N2”、“N+了”、“副词+名词”组合、名词重叠、名词作状语结构、名词作谓语格式、名词作临时量词。这些词法和句法格式中的名词非范畴化过程就是它们丧失范畴属性特征的过程。一方面,在句法表现上,它们丧失了名词的一些形态句法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名词非范畴化后,不能再被数量词和指示词修饰,前置修饰成分受到严格限制等。另一方面名词在非范畴过程中或非范畴化后,它们不能指称具体的实体,丧失了指称能力。它们由指称具体的事物转而表达更抽象、更一般的意义。非范畴化的最终结果是名词的功能和范畴发生转移,表现为:在语义上,名词的功能由指称功能转变为陈述功能;在句法上,名词除了充当主语、宾语外,还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接着本文第二部分是讨论制约名词非范畴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分别为:句法机制、语用因素、认知机制以及语义因素。这部分主要是分析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制约、影响和决定名词的非范畴化的进程的。这四种因素都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我们本文中所讨论的词法格式和句法格式中的名词非范畴化现象都是这四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