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GCM加密认证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eifeif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数据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安全完整的到达目的端。如何有效地保护高速网络通信的安全成为研究的热点,面对G/10G比特诸如GE,10GE, EPON接入网甚至更高速率的应用,以前的加密认证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新的加密认证算法标准即GCM加密认证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高速、低时延的GCM硬件实现结构,在Xilinx FPGA平台上对所设计的GCM实现结构进行仿真验证和综合分析;同时还结合实际GE以太网的应用环境,对GE以太网数据帧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可以对实际GE以太网进行GCM加密认证的实现结构,以保证GE以太网数据能够在网络中安全完整的传输,为后续的研究和实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现有加密认证算法进行讨论和总结,指出GCM算法的优点,对GCM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2.介绍GCM算法原理及其关键技术的算法原理,在FPGA平台上对其关键技术即AES加密和Ghash认证进行研究。对于AES的研究,提出一种等效的AES pipelilned实现结构,使其在硬件实现上的关键路径最短,数据吞吐率达到73.737Gbps,数据速率高于其他已出现的设计实现;对于Ghash的研究,其乘法器的实现采用并行实现结构,使认证的数据吞吐率能够达到15.382Gbps。3.介绍GCM实现数据流,提出一种GCM硬件实现结构,采用Verilog HDL语言按照提出的结构实现GCM算法,在FPGA平台上彷真验证GCM算法实现的正确性,综合后的数据吞吐率达到28.476Gbps,能够满足10G高速网络的要求。4.结合GE以太网的实际应用环境,设计一种可以对GE以太网进行GCM加密认证的实现系统,为以后对其他应用环境进行GCM加密认证奠定基础。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提出一种高速、低时延的GCM实现结构以满足对10Gbps或更高速率的网络数据进行加密认证的要求;设计实现了一个针对GE以太网的加密认证系统。全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背景,指出GCM算法的优点,对GCM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第二章:介绍GCM算法原理,介绍GCM算法的关键技术即AES加密和Ghash认证的算法原理。第三章:研究AES在FPGA平台上的高速实现,提出一种等效的pipelined实现结构,使AES实现时的关键路径最短,综合后的数据吞吐率达到最高。第四章:研究Ghash在FPGA平台上的高速实现,对其乘法器的实现采用一种并行实现结构,使Ghash的实现数据吞吐率高于10Gbps。第五章:介绍GCM实现的数据流,设计一种GCM硬件高速实现结构,在FPGA平台上进行仿真验证,讨论GCM的应用环境。第六章:介绍FPGA, GE以太网,设计实现一个针对GE以太网的加密认证系统。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
其他文献
无线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环境乃至移动环境下开展流媒体业务逐渐成为现实。但是无线信道高的丢包率和时变特性、终端用户的异构性使得无线网络中流媒体传输能力受到限制。克服
中继协作通信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为下一代无线网络在高速率、高可靠性和广覆盖方面的要求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又能克服传统无线网络伸缩性差7、鲁棒性低等
随着无线技术、传感技术、集成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成为越来越受人关注和研究的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廉价的、低能耗、微型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信息的膨胀使市场对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近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和国家视频编码标准AVS都得到了较高的压缩效率,在数字电视,多媒体通信等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仍与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医学术语标准化与应用现状、医院采购于不同厂商的HIS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大量有价值却结构不统一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有
随着非线性设备使用量的增大,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日益严重。谐波的存在会对电力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有效的谐波检测和抑制技术来治理谐波,
学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与外界进行交互的方式,它把一切物理信息转化成逻辑信息传递给人类。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军事、农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包括Web在内的许多不同的信息系统。最近,在线社会网络广受欢迎,已经成为Web中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这些网站的用户组成了在线社会网络,提供了分享、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由于其优良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和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已经被公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目前OFDM技术已经在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