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虚拟概念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艺术特色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1926-2005)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才华、最严肃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被誉为后现代叙事的经典,发表后即赢得人们的好评,成为西方许多大学英语系当代小说的教材。美国戴卫·赫尔曼主编的《新叙事学》(Narratologies: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Analysis)中提出虚拟概念(the concept of virtuality)。虚拟概念有两个含义:第一指真实的对立面(即虚构);第二指一种潜力。“虚拟之物不是剔除真实之后的剩余,而是可能发展为实际存在事物的滑力。”本文就是从虚拟概念的这两个含义去解读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独特的艺术魅力。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小说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内容、形式、风格的模仿,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百年前的典型故事,创造一个可然的虚拟的想象世界。然而叙述者是在20世纪60年代来描绘19世纪60年代的事情,这本身即是对历史的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反事实的虚拟,这种反事实的虚拟只能在叙述者所叙述的世界(文本世界)里发生,突出了虚拟概念(反事实的虚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福尔斯运用“时代错误”使虚拟的过去向真实的现在自然过渡,虚构的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仍然可能发生在今天,虚拟的潜力之源在现实之中开花结果了,作者还采用了变形的概念,在叙事学中,“变形并不影响被叙述世界之内的人物或物体,但是影响叙述行为和预先设定的虚拟的个体,”影响叙述者的叙述方式和身份。本书中的变形属于叙述者向作者的变形,叙述者不断以代词“我”的身份出现,他是叙述事件的现场观察者,是承认所有事物都是自己虚构的现代作家。变形概念把文本从“神秘化的单一”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叙事形式得以动态化,使虚拟概念得以体现;同时变形的概念使过去向现在自然过渡,架构一种时空的延续感,使虚拟的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同样会发生在今天甚至发生在明天。第三部分分析作为潜力的虚拟可以在同一世界实际化,查尔斯的困惑转化为20世纪60代的人的迷茫,分析查尔斯的困惑对于解决现代人的迷茫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理解叙事,不发生的事情与按事实方式报道的事情同样重要。”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家的想象力借助虚拟的力量构想出一个查尔斯-欧内斯蒂娜-萨拉的世界,创造出对他们(非真实存在人物)的情感投入。虚拟世界所要讲述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而是可能发生的事情,也许会在一百多年后而发芽开花。
其他文献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散文家、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1996年出版的《山河无尽》(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是斯奈德历时四十年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础要素,词汇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当前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仍有些许问题存在。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满堂灌”模式,
《自然》发表于1836年,那时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到100年,在文化上仍然未能摆脱欧洲文明的母体影响。在经历了一次欧洲之行后,爱默生发表了这篇被后人称为美国超验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态教学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中,并检测它在激发初中生英语写作兴趣,改变学生写作的情感态度,及写作水平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英语写作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英语
作为一种制度,奴隶制已随着1863年林肯总统《解放黑奴宣言》的发表而正式消亡,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奴隶制话语却顽强地生存于后奴隶制时代。在奴隶制度下所经历的鞭打、性侵害、
本文主要运用了埃里希·弗洛姆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的阐述和发展形成的异化理论,分析了毛姆短篇小说中三种异化形态,为其短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本文从三个方
本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第一人称,研究应用语言学领域英汉学术期刊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本研究从六种中外权威的学术期刊中随机挑选了57篇应用语言学实证性论文,组成汉语学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