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呈现高度散户化的基本特征,且此情况将长期持续存在。这一尚不成熟的市场发展状态意味着股市中有着大量不成熟、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个体投资者,他们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偏差在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个体投资者进行交易决策时常常受到专业人士、亲友、邻居、或同事等参考群体成员同期行为的影响,从参考群体成员处获得的信息是形成个体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盲从行为十分普遍。且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威胁和破坏比机构投资者更大。因此,确定我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内部驱动机理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聚焦于参考群体如何与何时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构建两个嵌套的数据层通过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Mplus和Matlab软件,分析和验证不同外部决策情境下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过程中,内部异质性(自信和特质焦虑)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模型,延展了以往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研究工具的使用。然后,为验证我国个体投资者并非只关注基本面而是倾向于跟随参考群体发生羊群行为,通过某营业部账户日交易的每笔交易成交数据集来分析我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市场指标测度与问卷调查方式测量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间高度正相关,且市场指标测度研究结果支持了问卷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展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参考群体的理论整合新视角,研究发现其他人(同龄人)、亲友和专家群体导致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程度依次递增。参考群体是诱发羊群行为的重要外部线索,个体投资者通过内化参考群体,与群体心理、态度和行为形成联结,发生羊群行为。填补了微观层面上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内部机理这一研究空白。(2)以内部特质和外部情境相整合为切入点,首次发现个体投资者自信和特质焦虑在参考群体驱动羊群行为过程中具有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且他人评价对这一跨层次调节中介模型产生影响。具体地,无他人评价效应时,个体投资者自信程度对参考群体和羊群行为的关系起到正向跨层次调节作用,特质焦虑程度对参考群体和羊群行为的关系具有负向跨层次调节作用,且特质性焦虑水平中介自信水平对参考群体类型和羊群行为之间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作用。然而,他评效应缩小甚至模糊了不同自信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的最终决策信心和投资意愿的差异,即他评效应导致自信和特质焦虑的跨层次调节中介模型不成立。(3)结合股票买入和卖出过程中股价预测一致与否这一未被理论界发掘的现实中的决策情境,发现个体投资者买入和卖出羊群行为驱动机制既有相同之处亦存差异。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股价预测一致情境中,他评效应减弱或模糊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对个体投资者买入(卖出)羊群行为影响程度间的差异;他评效应导致自信和特质焦虑不再影响参考群体类型与买入(卖出)羊群行为间的关系;他评效应导致参考群体驱动买入(卖出)羊群行为过程中,自信和特质焦虑跨层次的调节中介效应不再显著。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股价预测不一致情境中,无他评效应时个体投资者自信和特质焦虑对参考群体和买入(卖出)羊群行为间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不显著。他评效应模糊(减弱)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对个体投资者买入(卖出)羊群行为影响程度间的差异。并且,他评效应亦缩小甚至模糊了不同自信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的最终买入(卖出)决策信心和投资意愿的差异。此时,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不显著。参考群体驱动买入与卖出羊群行为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个体投资者卖出股票时更倾向于追随参考群体而羊群行为程度更强烈,且卖出股票时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引致羊群行为程度间的差异更大。(4)采用真实交易记录通过压力期间羊群行为特征以及羊群行为后观察到的股价动态这一确定羊群行为驱动源的更为实质和充分证据,验证了我国个体投资者确实倾向于追随参考群体发生羊群行为。研究发现市场压力期间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更明显,且此期间集中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收益延续二到三周后出现逆转。由此,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会破坏证券市场稳定,该行为并非源于信息而是基于行为因素而表现为追随参考群体,验证和支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本研究还发现,个体投资者在市场压力下跟随参考群体卖出股票较买入时更普遍。此外,不同于台湾个体投资者,沪深市场个体投资者偏好买入过去收益为正而卖出过去收益为负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