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动力可靠性分析与参数优化设计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轨道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导致车载重量、运载密度和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车辆与轨道、桥梁等结构的服役环境愈加恶劣,因此开展列车-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分析显得异常重要。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参数具有随机不确定性,轨道不平顺等随机激励也进一步加剧了系统振动响应的随机性。因此,本文综合考虑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模型参数和载荷激励的随机性,开展了系统耦合不确定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研究,获取不同服役条件下列车安全性与平稳性指标的概率特征描述方法,研究了轨道载荷谱模型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对系统安全性与平稳性的影响,开展了参数不确定性条件下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参数稳健优化设计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和数值仿真对相关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首先选用包括车体、前后转向架以及四位轮对的四轴客车整车模型,建立了包括车体和转向架的横摆、侧滚、摇头、沉浮和点头运动以及轮对的横摆、侧滚和沉浮运动等27个自由度的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广义坐标方法将桥梁近似为等截面简支梁,同时考虑桥梁的扭转和横垂向模态,建立了列车-桥梁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德国谱、美国谱和中国干线谱等多个轨道不平顺载荷模型,采用三角级数法开展了轨道谱的时域载荷模拟和验证;最后结合Newmark-β逐步积分法获得了列车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标,并依据相关规范和文献结果,对列车-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列车-桥梁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动力学可靠性分析以列车-桥梁耦合随机振动模型为基础,结合试验设计和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获得了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的分数阶矩;以此为约束并结合最大熵优化方法,重构了列车安全性和平稳性等性能指标的概率分布特征;对照国家标准GB5599-85中不同安全性和平稳性等级的规定限值,开展了随机参数和轨道不平顺载荷激励作用下列车的动力学可靠性研究,并采用Monte-Carlo方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运行速度和载荷谱类型等因素对系统动力可靠度的影响。(3)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参数全局灵敏度分析以列车平稳性和安全性指标计算的相乘型降维展开模型为基础,结合复杂系统参数全局灵敏度分析的方差正交分解模型,计算了各级悬挂参数、模型结构参数和几何参数对车辆平稳性和安全性性能指标分散性的影响,给出了各个参数的重要度排序,为开展模型参数简化降维和系统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4)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动力学系统参数优化设计依据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参数全局灵敏度分析结果,筛选出系统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分别建立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以及横垂向舒适度指标的Kriging代理模型,结合试验设计和随机模拟方法验证了替代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列车安全性与平稳性指标的分散性最小化以及性能指标均值最小化为目标,通过遗传优化算法进行全局寻优,获得了列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动力性能的单目标与综合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案,数值模拟表明综合稳健性优化方案的性能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刚度,耐高温、抗冲击和耐磨性能较好,制备成本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铁的高熔点决定了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制备的过程必须是在高温环境下,这会严重破坏增强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难以制备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双段式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用于制备铁基复合材料,该工艺利用电流产生的焦耳效应加热试样,通过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可以
TC4(Ti-6Al-4V)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还具有优异的超塑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海洋船舶等领域。由于TC4钛合金变形抗力大,导热性较差,常规加工方法较为困难,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增材制造组织是快速凝固得到的,不利于构件取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增材制造与超塑成形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在成形的过程中改善组织状态,研究增材制造钛合金的超
在日本,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作为可再生资源,拓展钢渣循环利用新途径对改善钢渣供需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目前钢渣的利用率仅为22%,积极开发钢渣利用技术对促进钢渣有效利用至关重要。由于当前许多沿海防波堤岸的建设中正在不断加大对钢渣水泥的使用,从环境安全角度出发,有必要对钢渣在水中的元素浸出特性开展基础性研究。本论文以日本卜ピー工業株式会社(Topy Industries,Limited)的
中锰钢通过两相区逆相变退火工艺可获得回火马氏体+细小残余奥氏体的双相组织,因TRIP效应实现优异的强度和韧塑性等匹配,在海工、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中锰钢主要采用熔焊连接,然而传统熔化焊的峰值温度远高于熔点,同时钢中较高的锰含量,使得焊缝容易出现Mn蒸发、偏析、气孔等问题,最终导致接头性能恶化。搅拌摩擦焊(FSW)是一种新型固态焊接工艺,峰值温度远低于熔焊。本文采用FSW对中锰钢进行
本课题选用高纯度Ni、Mn、Ti金属单质为原料,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强织构的Ni50Mn50-xTix(x=17~20)全3d金属元素Heusler多晶合金。通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万能试验机以及磁学测量系统等检测设备对材料的马氏体相变行为、晶体结构、微观组织、磁性能和弹热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合金的
近年来,螺杆泵采油技术在各大油田应用规模迅速扩大,橡胶定子和金属转子组成的螺杆泵是螺杆泵采油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中定子橡胶尤为重要,其产生的磨损会对螺杆泵的运转时限以及运转效率造成较大破坏,然而对于定子橡胶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探讨并不十分广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螺杆泵定子橡胶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限制作用,对此,论文从一个独立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Na+这种常见于原油中的化学成分在
金属腐蚀与防护是当今人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有效避免金属腐蚀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防腐涂层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防腐涂层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由所添加的防锈颜料决定,当前传统的具有良好缓蚀效果的六价氧化性铬酸盐和五价非氧化性磷酸盐等缓蚀颜料由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逐渐受到使用限制。为此有必要研发出新型的绿色防锈颜料。已有的研究报道表明,钒酸盐在水环境中溶解释放的VO43-可以吸附至铝合
本文以国内某钢铁企业2160 mm热连轧生产线为背景,基于生产过程的数据和热轧带钢板凸度控制的相关理论,提出并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精度板凸度预测及故障分类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实际热连轧生产线的工艺背景及数据传递原理,分析轧机的控制方式,筛选影响板凸度的关键特征。针对热轧带钢工业现场数据,提出收集、异常值剔除及数据降噪的预处理方案,并对输入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为后续的板凸度建
随着现代科技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铜及铜合金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但对铜合金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苛刻。Cu-Cr合金作为典型的时效强化型铜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来进一步提高Cu-Cr合金的性能一直是研究热点,但主要集中在Cu-Cr-Zr系合金的研究。Sn和Zn元素对铜合金的电导率影响不大且能提高其强度,为此本文设计了 Cu-0.67Cr-0.23Sn、Cu-1.
本文对不同含量Ca的Al-Ca二元合金进行系统研究,探究了合金第二相的转变机制,并分析了第二相转变对合金导电率、硬度、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失重、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合金耐蚀性能。此外,通过向亚共晶Al-5wt.%Ca合金添加B元素,研究硼化、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而开发出适用于高压输电的Al-Al4Ca复合材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Al-5wt.%Ca合金的第二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