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钛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灰铸铁和高纯钛丝为原材料,采用“丝材复合-原位反应”工艺,在灰铸铁中制备出碳化钛增强体,以此来增强灰铸铁基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检测技术对碳化钛反应层和反应层中碳化物颗粒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物相组成、晶体学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对实验过程中的Ti-C-Fe三元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通过热力学计算来判断实验可能出现的物相,以及可能生成物相的稳定性;结合经典动力学理论,计算碳化钛反应层的生长速率和扩散激活能;对碳化钛反应层的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进行测试和计算,并分析了碳化钛反应层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1)采用“丝材复合-原位反应”工艺,在灰铸铁基体中制备出碳化钛增强体。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原位反应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碳化钛反应层的厚度是逐渐增加的。通过对长时间浓盐酸腐蚀过的试样表面进行分析,碳化钛反应层中靠近灰铸铁的区域TiC颗粒的致密度都较低;因而耐腐蚀性较差;而靠近钛丝的区域TiC颗粒的致密度较高,因而耐腐蚀性较好。从反应层上脱落下来的TiC颗粒大都是团聚在一起的。单个TiC颗粒的立体形貌呈球形或四边形。通过EBSD和XRD检测,碳化钛反应层的相组成主要包括TiC相,FeTi相和Fe2Ti相。(2)通过热力学计算,在1323-1423K之间,TiC、FeTi、Fe2Ti、Fe3C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均小于零,因此,这四种物相均为热力学稳定相。能够稳定存在的前提下,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越小,存在的稳定性越高,因此以上四种生成物相的稳定性顺序应为:TiC、Fe2Ti、FeTi、Fe3C。(3)分别对在 1323K、1373K、1423K 下反应 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试样的碳化钛反应层厚度进行分析,发现其满足经典动力学理论d~2=Kt。通过对碳化钛反应层厚度与原位反应时间的数据进行作图、拟合,得到1323K、1373K、1423K下的生长速率常数分别为:6.26×10-9cm~2/s,1.46×10-8cm~2/s,6.5×10-8cm~2/s。经过进一步计算可得该反应的扩散激活能为358.27kJ/mol。(4)复合材料中碳化钛反应层的硬度随着载荷值的减小而增加,这与压痕尺寸效应相一致。碳化钛反应层的硬度最高可达到30.98GPa,约是灰铸铁基体硬度的七倍。碳化钛反应层的弹性模量平均值为464.71GPa。在100gf,200gf,300gf,500gf,1000gf的外加载荷下,碳化钛反应层表面出现了压痕裂纹,经过判断表明裂纹种类为中位裂纹。基于裂纹类型,选用合适的方程,计算出断裂韧性为0.74-1.71MPa·m1/2。本文中碳化钛反应层的断裂行为主要包括裂纹偏转现象,裂纹桥联现象,裂纹分叉现象和裂纹钉扎现象。
其他文献
在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监测在水工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运行期间都必不可少。只有在掌握了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后,才能了解其真实的运行状态,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对大型水工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并且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就尤为重要。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不断研究与不懈努力,有关大坝安全监测方向的理论模型以及计算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但是客观来看,在某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高水化热造成内外温差加大,继而会出现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过高会导致建筑物产生裂缝,而温度裂缝又严重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目前,研究大体积水工建筑物的温控防裂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往往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水化基本不放热,所以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也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
径流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循环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研究该区域变化环境下对流域径流的驱动分析是探究区域水循环机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多年、年和季多个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
目前注浆技术在治理隧道、隧洞突水以及处理大坝坝体、坝基渗漏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浆液在封堵裂隙的同时也能加固周围岩体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但由于注浆施工具有独特的不可见性,因此针对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和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搭建室内动水注浆试验平台,研究了浆液基于倾斜光滑裂隙和倾斜粗糙裂隙在动态水流中的扩散规律,并且根据试验所得浆液扩散图像、动水流量、浆液覆盖率
土石坝坝料级配为研究土石坝性能的基本参数,其合理性对坝体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当前,工程实践中的级配检测主要采用筛分法,通过随机取样与人工筛分计算级配数据,方法较为耗时且结果代表性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在各领域中广泛使用,为级配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土石料图像,传统图像识别算法采用数学与拓扑学等方法对像素灰度值进行处理,其理论成熟但精度难以满足需求。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通过神经网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大坝安全监测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变形值作为反映重力坝安全状态的综合变量,是评判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坝体变形值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坝体变形规律、预测坝体变形趋势,对重力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坝运行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且监测周期较长,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再到数据存储的过程中,如仪器损坏、网络中断均会导致数据缺失。由于目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程序均基于数据的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淤地坝,其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冲刷入黄、提升粮食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黄土高原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并且由于淤地坝建设时间早,泄水设施不全,且淤积库容减小的问题,时常发生淤地坝漫顶溃决的情况,这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淤地坝的溃坝研究对于防洪安全、泥沙治理等
建设发展“便捷、快速、绿色、安全”的城市公交体系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客车作为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其保有量快速增长。但由于载客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群体性的伤亡。此外,对客车开展车辆轻量化设计有助于节能和环保。本文针对某6100型半承载式客车的车身骨架开展碰撞安全性及轻量化设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客车侧碰有限元模型建立、侧碰安全性分析和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