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是欧亚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部位。其构造位置上处在华夏地块东南缘,加里东期以来发育有大量岩浆岩,特别是面积广阔的中生代各类型花岗岩。区域内构造环境独特,具有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史。对这一地区岩浆岩岩石成因、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的研究,对最终揭示沿海地区乃至华南陆块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泉州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出露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岩体呈岩基、岩株状侵位于下三叠系、侏罗纪、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并在紧邻海岸线的区域发育有中基性脉岩,脉岩沿解理与脆弱部位侵位于花岗岩岩基中。经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试,泉州地区岩浆作用可分为晚侏罗-早白垩世(162~141Ma)、早白垩-晚白垩世(132~96Ma)、晚白垩世(96~90Ma)三个阶段。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岩分布于距离海岸线最远的地区,岩性以高钾钙碱性的偏铝质花岗岩为主;早白垩-晚白垩世岩浆岩发育于距离海岸线较近的地区,岩性以高钾钙碱性、偏铝质花岗岩为主;晚白垩世岩浆岩则主要为中-高钾钙碱性的镁铁质脉岩以及少量的高钾、偏铝质黑云母花岗岩。在成因及岩石类型上,泉州地区花岗岩样品均为I-型花岗岩,部分表现出高分异特征,并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表现出一定的岛弧性质。锆石Hf以及全岩Sr、Nd同位素指示其成岩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幔源物质注入,并整体向沿海方向幔源物质贡献量增加,结合其多峰的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特征表明这一地区曾存在广泛的幔壳间相互作用。脉岩样品显示出与岛弧有关的微量元素性质的同时,还兼有大陆边缘裂谷的特点,源区具有EMI、EMII与亏损地幔的多源混合特征。年代学测试结果则显示出其产出时间与区域上100~110Ma、85~95Ma的大范围伸展事件相吻合。结合区域上已有研究成果,福建泉州地区晚侏罗-晚白垩时期可能先后经历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构造域与古太平洋俯冲构造域联合作用及体制转换;早白垩-晚白垩世由俯冲引起的大范围伸展与幔源岩浆底侵以及俯冲后期发生的板片后撤与板片断离事件;晚白垩世俯冲-拉张构造体制过渡阶段。本文的研究也为进一步描绘福建沿海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佐证。
其他文献
今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24年前,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5周年,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深入贯
【正】8月18日晚,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召开,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工作情况,研究分析当前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任务。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会上强调,要把"三改一拆"与法治浙
重要工程构筑物的建造和运行例如公路、隧道、坝基、港口地基、桥基、高楼大多涉及到岩体。理想人造材料是连续和均匀的介质,而岩体是一个复杂的、经历了长期有些是上千亿年
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建设现代化交通的四大系统:共用信息平台、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城市对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其子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作一分
南大洋海冰区在全球变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碳等生源要素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南大洋,硅藻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生物泵的重要组成
机床量大面广,能量消耗巨大并且能量效率低、能量效率规律复杂,因此机床能量效率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全球迅速兴起。机床主动力系统载荷能量损耗,是机床最复杂的部分,一般占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