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该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并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新农合制度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否可以满足农民医疗健康的需求?新农合制度面临的瓶颈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克服?新农合制度的未来发展之路应该依赖何种策略进行探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医疗保障领域的专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围绕新农合制度实际运转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针对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详细论述了评价体系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归纳总结出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其次,设计出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利用该体系对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于新农合制度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实地调研,构建出新农合制度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云重心评判法分别进行评估。在比较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差异的同时,进一步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现行新农合制度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困境的建议和措施。最后,从宏观角度分析新农合制度未来的发展路径,借鉴复杂科学中的适应度景观理论及NK模型的核心思想,构建出新农合制度适应度景观模型。综合考虑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各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探讨当前形势条件下我国新农合制度的路径选择问题,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目前所处的实际背景出发,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新农合制度的模式特点、绩效评价以及发展战略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有助于促进现有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使新农合制度快速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