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肝损伤的干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百草枯大中毒鼠肝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姜黄素的干预效果和机制。  方法:  1.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5只),姜黄素对照组(15只),百草枯染毒组(15只,质量浓度为2%的百草枯溶液100mg/kg灌胃染毒),姜黄素干预组(15只,在百草枯灌胃染毒后,分别于15min、24h、48h3个时间点,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不同处理后,在第1、3、7天麻醉处死大鼠,下腔静脉取血,高速离心后取上清,并留取肝组织,-80℃保存。  2.观察各组大鼠经不同处理后行为学的改变,如活动,呼吸,皮毛及精神状态方面的改变,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  3.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变化及肝组织匀浆SOD、CAT活力,MDA含量的变化,RT-PCR法检测转录因子Nrf2、TNF-α、IL-1β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rf2、NF-κB蛋白表达情况,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O-1、NQO-1、TNF-α、IL-1β、水平变化。  结果:  1.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对照组大鼠活动自如,反应灵敏,皮毛光滑。百草枯染毒组大鼠:在染毒30分钟后,大鼠活动明显增多,易激惹;6h后,活动减少,走路震颤,蜷缩抱团,呼吸急促,毛发战栗;3天时症状最重,口唇发绀,口周有红色的血性分泌物;7天时大鼠精神状态好转,活动增加。姜黄素干预组症状较百草枯染毒组轻,7天时症状明显好转,饮食活动增加。光镜下可见,百草枯染毒组大鼠肝组织在染毒后第3天,病理损害最严重,各个时间点姜黄素干预组病理损害都较同时间点百草枯染毒组有所减轻。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百草枯染毒组在1、3、7天,MDA水平显著升高,SOD、CAT活力显著降低,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O-1、NQO-1活力在第1、3天明显升高(P<0.05),在第7天,NQO-1活力仍明显高于正常(P<0.05)。与同时间点百草枯染毒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在第1、3、7天,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HO-1、NQO-1活力显著升高,Nrf2蛋白和Nrf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  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染毒组在第1、3、7天,ALT、AST、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各个时间点TNF-α、IL-1β mRNA表达显著升高,TNF-α、IL-1β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同时间点百草枯染毒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在各个时间点,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TNF-α、IL-1β mRNA显著降低,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Nrf2的表达,升高HO-1、NQO-1、SOD、CAT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肝组织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减轻PQ所致肝损伤的炎症反应,对急性PQ中毒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德龙10”是辽宁宸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华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MWT1为母本, B22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于2015—2016年参加品比试验, 2a平均产量
背景及目的 目前,低分子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外对其非抗凝作用研究甚少,该实验旨在讨论低分子肝素是否可以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调节其内皮依赖的血管舒缩功能,以及是否能
目的 了解目前是否已有充分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证实葛要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和安全,是否可以在临床中常规使用.方法 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全
目的:⑴通过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观察GSP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并对其机制加以探讨.⑵观察GSP对兔血清脂质的影响.⑶观察GSP对兔血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