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418854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恢复国债发行。从此,国债一直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影不离。而且,政府举债规模越来越大,从1981年的121.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6283.4亿元,增长了近50倍。国债政策已经不仅属于财政政策范畴,而是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中介。 中国国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过了同西方国家类似的道路。在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体制安排上,中国对于国债是摒弃和排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面临财政困难,作为政府的一种临时性的筹资手段,国债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债不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成为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经济范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债作为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债规模迅速扩大。从1998年到2003年底,中央政府累计共发行建设国债达8000亿元,2003年底国债年发行额突破6000亿大关,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28.98%,中央预算的债务余额达到21000多亿元,占到当年GDP的20%。在西方国家,国债己成为政府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国债利率是市场的基准利率,对金融市场上其他产品的价格制定起到了基础作用。随着国债市场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国债的金融功能也不断显现,但由于市场基础制度如利率市场化等条件还不具备,使国债的金融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目前对于国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债的制度研究,着重于国债的发行机制和制度、国债的流通制度等等;二是国债的经济效应分析,主要探讨国债与整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笔者主要研究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笔者首先对国债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对各个时期的国债理论和主要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价,从中归纳出国债理论演变以及指导国债具体实践的一般规律。紧接着回顾了我国国债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了分析和阐释。之后进入了本文的核心论证和研究部分。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我国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了国债发行对经济增长、社会总需求(投资和消费)以及金融市场(利率、货币供给、物价)的影响,着重通过国债运行的机制研究了其对上述各变量的影响过程,对于各变量的影响都立足于我国的国债发展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第七章部分,笔者在前文论述和实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研究的方面很多,相对题目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显得有些单薄。我会继续努力,在国债的研究中取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其他文献
在控制、智能、优化、自动化等研究领域,函数的偏导数往往需要由数值方法获得,二阶混合偏导数是制约数值算法的瓶颈.假设该函数为二次函数,详细推导了一阶和二阶数值偏导数及
光学卫星摄影测量是获取全球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手段。文章简要介绍了"全球连续覆盖"和"局部区域覆盖"两种摄影模式的基本特点,阐述了卫星影像无控定位的实质和精度评估方法,重点对卫星影像无控高精度定位的关键技术—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和空中三角测量平差进行了分析。同时,文章介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全球连续覆盖模式卫星影像地面处理均有借鉴作用。
在道德评价语境中,抽象的人性善恶的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如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的解释中就需要从道德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关联着手予以深入分析--评价主体评价
文章主要研究了环εR=Z4+uZ4+v Z4+uvZ4 (u=2u, v=2v, u=vvu)上斜常循环码.通过环?的直和分解,证明了环?上长度为n的线性码C是斜常循环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C1,C3是环Z4上长度
马应心教授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一书从"格物致知、美育精神、文化透视"三方面,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与文化现象。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中国文化与世界》一书对我印象最深
证明商标属于我国2001年《商标法》中规定的注册商标类别,其既可注册使用在商品上,亦可注册使用在服务上。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虽然《刑法》中假冒注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