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水电代燃料(Small Hydropower Substituting Fuel, SHSF)生态保护工程是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建设成果和保障偏远山区农民生活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贵州黔东南富江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可行性问题,提出了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策略,采用多级直觉模糊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试点电站对项目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能源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消除了评价结果中由于专家个人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依据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为后期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提供有效途径。为预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考虑项目区砍伐、放牧等人为因素,依据2005-2015年的持续观测数据构建SARIMA-FCS模型,并对其进行白噪声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内外马尾松、柏木人工林碳储量在输入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马尾松人工林、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显著大于项目区外对照林,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项目区外对照人工林在初期下降较快而后趋于平缓,进一步表明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在森林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jQuery、MVC框架、SSH框架以及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评价与预测系统。系统为项目区各类数据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选址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以及项目区内外马尾松、柏木人工林碳储量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