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类是文学研究的关键范畴,文类的变迁反映着文学的发展脉络。中古时期是我国古代文章空前繁荣的阶段,文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定型,渐成体系。这一时期,《文选》和《文心雕龙》是至关重要的两部代表著作,以这两部著作为核心,围绕中古时期的时代背景,能够大致把握文类思想在这一阶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将《文心雕龙》置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可发现《全文》中先秦至晋末作品数量较多的文类都被刘勰选入《文心雕龙》进行论述,可见刘勰在选取文类时确实考虑到了各种文类的普及性与重要性。而《文心雕龙》的主要文类中还涉及了一些《全文》中数量并不多的文类,这些文类能够突出反映刘勰对于典范文章的看法,有助于他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文章思想。《文心雕龙》虽然能考虑到实际文类的发展情况与人们的重视程度,但这毕竟是一部指导文章写作的著作,刘勰在选取文类的时候更加重视那些能够充分表明自己文章思想的文类。 将《文选》置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再同时结合《文心雕龙》中的文类进行对比,可发现萧统在选取作品、设立文类时最看重的是文章的文采及审美娱乐价值,而不是从整体上考虑该种文类是否具有普遍性与实用性。同时,他也强调“质”与“文”的结合,因此选取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典范作品。除此之外,萧统选录作品时还受到个人经历与时代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总之,《文选》是一部编选典范作品、用以指导人们学习文章写作的总集,由于主持者萧统的文学观念与当时人们对于文章的认识,《文选》以“文”为选录的主要标准。《文选》的文类与《全文》中数量较多的文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重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古时期人们普遍的文类观念。 因此,《文心雕龙》与《文选》共有的主要文类便能够大致代表中古时期颇受重视的文类。将这些文类与《文苑英华》及《宋文鉴》的共有文类进行对比,能够看出诸多文类传承发展、增长消亡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功能独特、能够满足人们写作需求的文类传承下来;文类之间的区分不断精细化,那些特征明显的文类得以保留,界限模糊的文类慢慢消失。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还有一些具有潜在需求的文类也逐渐兴盛起来。同时,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对文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内在本质上对文类提出了融合汇通的要求,推动各种文类更好地适应人们的表达需求,也开创了一些具有广阔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文类。 文类观念诞生于人们对文章功能、特征、用途归类的过程中,因此一种文类生命力的长短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与普遍的表达需求,也根植于该文类被单独设类时是否客观、科学。总之,文类的演变历史其实是文章在与人类写作实践的互动中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人类表达需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