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住宅建筑协同设计(空间)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同学把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看作许多子系统形成的集合,通过类比对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起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协同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以系统科学特别是协同学为理论基础的协同设计已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工业设计与计算机领域。住宅建筑产业化一直是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所在。其核心便是充分借鉴制造业领域的现代技术和管理思想,将其引入到住宅产业,本文从建筑学的角度,以系统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协同学为理论基础,为工业化住宅设计建立系统模型,以期达到使建筑设计过程更趋合理的目的,为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改革提供借鉴。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基础理论章节。介绍协同设计的理论背景,分析协同设计的涵义。第三章问题分析。结合工业化住宅的发展情况与自身特点,提出将协同设计方法引入工业化住宅设计领域及实施前提与应用原则。第四章,通过建立系统模型的方式,建立针对工业化住宅建筑协同设计的组织结构模型与过程管理与控制模型。第五章,以空间协同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从建筑到室内的逐级深入,从空间设计到模型制作的实验性设计,概念地探讨工业化住宅建筑协同设计应用问题。
其他文献
面对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挑战,论文揭示了发展中农村传统特色消失的危机,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特色延续的重要性: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村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农村的
当代社会,人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同时为建筑空间构成的发展提供背景。本文从这一趋势特征为着手点,通过对当代建筑空间构成方式的总结研究以及经典作品的分析与
透明性作为建筑的一种知觉和空间特征始终伴随着建筑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柯林·罗首次发表文章,从“字面”和“现象”的两个层面对其做出系统阐述。时至今日,国内的“透明”建筑
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建造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可批量建造且节能高效,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体现了建筑中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
城镇肌理是城镇形态的重要表象,是在历史岁月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它与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相依相存、休戚相关,载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的珍贵历史信息,印记着岁月长河的沧海桑田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现代商业的发展对于市民购物
城市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特别在中国,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业界和决策层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均存在观念上的差异。通过研究城市设计在不同国家的实施过程、运行方法和最终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为城市长远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具体包括城市结构、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等多方面内容。生态导向下的城市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源枯竭、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严重,整个生态系统已不堪重负。对于我国来说,虽然我国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极低。就目
龟北地区地处武汉市核心地段,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存在过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汉阳铁厂。然而,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