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MIMO通信机中MIMO检测算法及实现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MIMO系统的基本结构非常简单: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只要其发射端与接收端都采用多个天线,便可构成一套无线MIMO系统。由于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多个数据链路同步进行,因而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因此,MIMO技术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候选技术,备受关注。 在“MIMO-OFDM通信机开发”课题项目中,本学位论文负责MIMO检测模块的开发工作,即对MIMO检测模块进行检测算法设计、编程实现、仿真测试和硬件验证,使模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第一章概述了MIMO-OFDM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MIMO技术框架,介绍了课题来源与论文的安排。 第二章首先简要介绍了MIMO-OFDM通信机的系统基本框架及MIMO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描述了常见的MIMO检测算法,然后对比分析了SoIC MMSE检测算法与MMSELLR检测算法的性能与实现复杂度,并结合上述两种算法各自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系统迭代并具有较低复杂度的MIMO检测方案。然后对基于MMSE的MIMO检测算法的难点矩阵求逆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常用矩阵求逆算法的实现复杂度,结合待求逆矩阵的特点最终选择了变量循环重新编号法用于DSP实现。 第三章对所提出的MIMO检测方案用DSP进行实现。本章首先对MIMO检测方案的实现结构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详细阐述了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案,并给出各模块实现后的测试结果,主要包括复数矩阵运算模块、矩阵求逆模块、MMSE滤波模块、欧氏距离计算模块和最小值模块等。 第四章对MIMO检测的DSP实现进行硬件测试和性能分析,通过分析板级调试数据采集图、系统运行速度和性能曲线,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案及其DSP实现的正确性。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概括性总结,指出本文的主要工作,同时给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其他文献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视觉就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视觉功能,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对客观世界的三维景物和物体进行形态和运动识别。在最近三十年内,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应用于各个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以及改善行业的效益势在必行。在竞技体育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常规训练来
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和常规色散是造成高速光纤通信系统脉冲展宽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验室之前的项目经验,本文制作了偏振模色散模拟器,并对常规色散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图像方面的应用需求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像过渡到三维立体图像。同时,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地观测的有关应用的需要,遥感影像的三维重建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密切关注。在三维重建系统中,立体匹配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其匹配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重建结果的精细程度。此外,在初步完成三维重建之后,利用对影像内容具有针对性的修正手段,能够进一步弥补匹配结果中的不足,从而得到更加
LTE-Advanced系统中提出了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 MP)传输技术以改善系统平均吞吐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LTE-Advanced系统中的Co MP传输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新一代无线通信需要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数据业务,这对通信系统频谱效率和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urbo码在3gpp协议中已
近几十年国际数字视频压缩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数字视频应用领域的发展,比如数字电视、网络流媒体、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等等。目前主要存在的数字视频标准主要有国际电信联
TD-SCDMA系统采用了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等先进技术,并综合了TDD和CDMA的技术优势,在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标准中频谱效率最高,现阶段对TD-SCDMA系统的研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