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预组装仿生矿化合成碳酸钙过程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钙生物矿物具有复杂的形貌和优异的性能,因此借鉴生物矿化理论仿生合成实现对碳酸钙矿化过程的控制是合成新型碳酸钙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与生物蛋白类似的聚天冬氨酸作为有机质,结合生物矿化中有机质模板理论与现有仿生矿化方法提出了预组装模板法,并且筛选了预组装方式,优化预组装条件,确定超声预组装模板法后进一步改变各结晶条件,探究对于碳酸钙晶型、形貌的影响,分析聚天冬氨酸对于晶型、形貌的调控机理。预组装模板法与仿生矿化中常用的反应沉淀发以及碳化法相比,样品中球霰石含量有着大幅提升,与气体扩散法相比则大幅减少了矿化需要的时间,有利于聚天冬氨酸形成模板对矿化过程进行控制。进一步对预组装模板法预组装方式进行筛选及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使用超声预组装模板法,超声时间为30min时,受PASP有机质调控所产生的球霰石含量最高,达到82.21%,最适宜聚天冬氨酸发挥其调控作用。采用超声预组装模板法,改变聚天冬氨酸浓度,样品中球霰石含量随聚天冬氨酸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大幅升高而后微弱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2.5mg/mL球霰石含量达到92.52%,碳酸钙形貌由立方菱面体转变为球形形貌,粒径由10um下降至1um;溶液过饱和度指数的升高使得球霰石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球形碳酸钙粒径减小,立方菱面体的粒径增大,当SI=6.75时,球霰石含量最大,形貌为单一球形碳酸钙;温度升高有利于球霰石晶型的产生,80℃时,球霰石含量达到最大96.24%,温度升高令球形碳酸钙形成占据优势,粒径由7-8um下降至1um左右,在60-80℃间,球形颗粒团聚形成长条状晶体;模板溶液滴加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球霰石含量上升,滴加时间40min后变化趋于平稳,滴加时间40min内,延长时间有利于形成球形形貌碳酸钙。继续延长时间对晶型、形貌的影响不大。搅拌速度的上升提高球霰石含量,其中搅拌速度为500rpm时,含量达到93.80%,在0-100rpm的较低搅拌速度下,得到了放射枝条状碳酸钙,升高搅拌速度200-500rpm,则得到球形碳酸钙,且在500rpm时,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聚天冬氨酸通过其侧链上-COO-基团与Ca2+离子形成络合物模板,其中-COO-与Ca2+结合的占据了Ca2+12配位体的空间位置,成核发生时,CO32-离子取代了-COO-基团的位置,按照12配位体构相成核生长形成球霰石,此外,聚天冬氨酸形成模板后对于提升了有机-无机界面局部微环境的过饱和度,有利于球霰石晶型的成核生长;聚天冬氨酸的-COO-基团在晶体生长阶段与特定晶面相互结合,起到了桥梁作用使碳酸钙小颗粒间进行自发组装取向融合,形成了表面颗粒状的球形碳酸钙。
其他文献
笼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Silsesquioxanes,POSS),是纳米级的具有六面体笼型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利用其表面官能团多、易于修饰的特点,构建含POSS的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纳米生物材料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含八羟基的POSS-OH为构筑单元,结合开环聚合和化学点击反应,合成了以POSS为中心点、疏水性聚己内酯(PCL)为核、亲水
采用原位技术制备的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韧性、热稳定好、增强相分布均匀且结合界面干净无污染等特点,在工业领域应该用广泛。因此本文采用铸造与热处
近年来三亚市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业、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业、及加工业等人类活动的加剧使三亚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三亚湾有些海域已被严重污染,出现海水混浊、
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对于近年来经济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中的中国社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个“事件”,从固有惯性中“脱节”,意味着人们不得不从旧的生活方式中跳脱出来——一方面
期刊
耐蚀性差是限制生物医用镁合金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本文通过添加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Zn、Mn、Ca元素制备了Mg-Zn-Mn-Ca四元合金。通过合理的
本文对球墨铸铁件的凝固过程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研究与开发,整套模拟软件由前处理网格自动剖分程序、球铁件模拟计算程序和后处理计算结果显示程序三部分组成。前处理程序利
能源危机的号角已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响起,解决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学者的神圣使命。太阳能是一种随处可见且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因而对其的有效使用成为目前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由于其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低廉的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以及无毒、无污染等一系列优良特点,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通过简单的磁场增强方式来提高TiO2基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鲜有踏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