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污泥处理洗草废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洗草废水是由麦草制浆生产企业在制备原料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其水质特征是废水量较大,COD和SS的污染浓度较高且生产中污染负荷波动大,水体颜色深。洗草废水的污染负荷占麦草制浆企业综合废水污染负荷的50~60%。该类废水的有效处理与回用是麦草制浆造纸废水进一步减排以及降低水处理成本的关键。论文讨论了厌氧颗粒污泥与絮状污泥处理麦草制浆造纸洗草废水的情况,并从COD、VFA、SS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哪种污泥更适合处理洗草废水,通过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厌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在处理洗草废水时,废水中的BOD5/COD都是大于0.3的,说明洗草废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但是可生化性能一般。另外,洗草废水中C:N:P的比值也都在(200~350):5:1内,完全满足厌氧反应对各营养元素的需要。试验期间,厌氧絮状污泥处理洗草废水正常运行阶段,容积负荷为6.93~8.19kg COD/(m3·d),COD去除率为33.00~42.35%,平均39.33%;厌氧颗粒污泥处理洗草废水正常运行阶段,容积负荷为4.64~6.57kg COD/(m3·d),COD去除率为8.29~38.33%,平均24.79%。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OD去除率方面,厌氧絮状污泥处理效果更为良好,且运行阶段容积负荷更大。两种污泥在处理洗草废水时,出水VFA越高,pH值越低;出水VFA越低,pH值越高。厌氧颗粒污泥试验过程中,出水VFA一直居高不下,虽然进行了加碱调节,依然高出正常值许多,所以COD的平均去除率仅有24.79%。在厌氧絮状污泥驯化期过后,出水VFA在正常范围内,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9.33%。试验中VFA一直积累,未进行加碱调节,最后达到758mg/L,COD去除率也下降到污泥驯化阶段水平。两种污泥在去除洗草废水SS方面:絮状污泥取其正常运行10天的数据,颗粒污泥选取对应于进水COD在2000mg/L以上10天的数据。絮状污泥进水水质稳定,SS去除率变化不大,在64.69%~70.87波动,平均67.62%;颗粒污泥试验阶段,因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导致进水水质变化较大,所以SS去除率也跟着变化,最低为51.28%,最高为76.53%,平均去除率为60.14%。从试验数据上看,厌氧絮状污泥对SS的去除效果要优于颗粒污泥。不论是厌氧絮状污泥还是厌氧颗粒污泥,在处理洗草废水阶段,出水TN含量都是高于进水TN的。这是因为两种污泥在处理洗草废水时运行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微生物活性降低,减少了对废水中氮的转化。污泥的自溶又释放出了一定量的氮元素,导致废水中氮总量的增加。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验区建设机制的探索是确保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该研究在生态文化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信息系统是信息的载体,为有效评估大规模分布式复杂信息系统的风险,构建了一种基于威胁传播采样的复杂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
基于有压电层的层合板结构的二维传动方程与二维传感方程,导出了粘贴有点压电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智能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振动控制方程与传感方程。由此模态-状态方程,利用
本文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概念入手,以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发现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缺乏统一性
近年来,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的形势下不仅有必要建立农村医疗保障,而且也有能力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开展农村医疗保障要以农民重大疾病保障为重点
上运皮带输送机减速器齿轮损坏原因分析黑龙江矿业学院王宪军,郭振东,常录,张艳军一、前言带式输送机已广泛应用于煤炭、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固定式上运皮带机是煤矿重要的大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BALB/c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CT-2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
磁场定向控制(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作为交流电动机的两种高性能控制策略,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出发,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成人高角骨性Ⅲ类颞下颌关节(TMJ)的骨性结构。方法:分别对30名成人高角骨性Ⅲ类患者和30名成人正常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使用Ez3D2009
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价格指数从编制主体、数据基础和编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编制的指数在权威性和解释能力方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