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时间问题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zhang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文学性和舞台性双重因素,故阐述中国传统戏曲时间问题,从剧本叙事时间和舞台表演时间两方面去研究,并且论述二者关系,从而总结中国传统戏曲时间问题的艺术规律。本文拟分三章来研究:第一章,按照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理论和电影学家麦茨的叙事时间理论,得出有关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三个时间概念,即故事发展过程时间、剧本叙事时间、舞台表演时间,并对这些概念进行概括总结,从而论述故事时间与剧本叙事时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剧本叙事时间的三重性,即延伸性、浓缩性和淡隐性,且对于每一种时间特性进行分类探讨和论述。第二章,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舞台搬演,论述舞台表演时间的表现形式,即舞台表演如何展现故事时间,从而研究故事时间与舞台表演时间的关系,以总结舞台表演时间的三重特性,即延长性、压缩性和停顿性。第三章,探讨剧本叙事时间与舞台表演时间的关系,以一致性和差别性分类进行论述。剧本叙事时间与舞台表演时间的一致性表现在二者对于故事时间都能灵活自由地表达;处理故事时间上都能详略得当、疏密映衬。剧本叙事时间与舞台表演时间的差别性表现在二者表现故事时间的“创作主体”不同;二者表现故事时间的“材质”不同;剧本叙事时间重“转述”,舞台表演时间重“再现”等,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剧本叙事时间与舞台表演时间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传统戏曲艺术时间问题的艺术规律。结语部分主要通过以上的论述,得出本篇论文的观点:作为文学文本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剧本和作为舞台表演形式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各种剧种在表现时间问题的相通性,且舞台表演以文学文本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物象造型与图像造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象造型是图像造型的依据、出发点。图像造型是艺术家情感和灵魂的落脚点。举出了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学术流派的
期刊
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制陶技术就出现了。陶瓷承载了人们对文明原初状态的记忆。同时陶瓷材料质朴,是遍地皆有的泥土,与人们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现代艺术的
中国近代城市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快速解体,城市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的产物。它脱胎于传统城市,又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改变而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