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氧化物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指标与蓝色和黄绿色材料存在较大差距,无法达到实际应用要求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稀土氧化物体系是一种优良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但就其制备方法而言,普遍采用的传统高温固相法存在着能耗较高、产物颗粒大而不均匀等缺点。本文分别采用了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合成Y2O3:Eu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并比较了两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Y2O3:Eu0.030,Ca0.020,Ti0.030余辉时间长达1h。最大发射波长在609 nm。XRD图显示形成了立方结构的Y2O3。不同半径离子掺杂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Y2O3:Eu0.030,M0.020,Ti0.030 ( M=Мg、Ca、Sr、Ba、Zn ) ,余辉衰减速度Мg2+<Zn2+<Ca2+< Ba2+= Sr2+,可见半径越小的离子越容易进入晶格中形成合适的陷阱深度。基质单掺Gd有利于增长余辉时间和增大发光强度,加入量为0.80 mol时即组成为(Y0.20Gd0.80)2O3:Eu0.030,Ca0.020,Ti0.030的余辉时间最长、发光强度最大分别是样品Y2O3:Eu0.030,Ca0.020,Ti0.030的1.5倍和2.03倍,而且对晶体结构和最大发射波长没有影响。基质双掺杂Gd和Al不利于增长余辉时间和增大发光强度,不改变体系的最大发射波长。水热法合成的样品Y2O3:Eu0.040,Mg0.030,Ti0.030余辉时间长达1h。XRD、TEM、发射光谱均显示,对前驱体晶化处理有利于形成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在紫外光照射后最大发射波长在609 nm。XRD图显示形成了立方结构的Y2O3。基质单掺杂Gd时对产物余辉时间和发光强度的影响与共沉淀法相似,加入量为0.95 mol时即组成(Y0.050Gd0.95)2O3:Eu0.040,Mg0.030,Ti0.030的余辉时间最长、发光强度较强分别为样品Y2O3:Eu0.040,Mg0.030,Ti0.030的5.63倍和2.56倍。基质单掺Al时对增长体系的余辉时间有利,加入量为0.050 mol时即组分(Y0.95Al0.050)2O3:Eu0.040,Mg0.030,Ti0.030余辉时间最长为样品Y2O3:Eu0.040,Mg0.030,Ti0.030的5.08倍;但是Al的加入对发光不利。基质双掺杂Gd和Al时对增长余辉时间和增大发光强度都不利。Al的加入不改变体系的最大发射波长。通过比较水热合成法和共沉淀合成法的实验结果,说明水热合成的样品Y2O3:Eu0.030,Mg0.020,Ti0.030的余辉衰减慢,余辉时间长而发光强度低。
其他文献
由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氡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地下公共场所大量涌现,但其空气中氡浓度的大规模调查及系统研究还属空白。本论文采取瞬时法(美国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
当大直径嵌岩桩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基桩承载力而又无法补桩时,就必须考虑通过加固措施使原工程桩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教育工作的意义,阐述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形势提出缓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的具体措施。
<正>除了反比例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双曲线外,还有两种常见的特殊双曲线,但教材没有专门研究并给出它的图象及其性质,所以,当研究与之相关的某些问题时,也就没有现成的性
文章首先从历史视野角度,考察了中世纪物资匮乏背景下拜占庭工匠克服种种困难所发展出的辉煌马赛克工艺,然后分析了马赛克工艺与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富丽堂皇室内效果的案例。最
<正>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后,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究竟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拿破仑就曾经这样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永远算不上好士兵。他所
<正>关于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的“辫发”与“断发”问题,程溯洛教授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式考略)一文(载《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中曾加以阐述。本文试图在程先生研究的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石油石化企业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并运行了HSE管理体系。在HSE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国内HSE管理者均面对一个问题:编制体系文件、创建体系等似
目的:介绍抑郁患者心理生理指标的特点及测量,探讨应激干预对抑郁患者心理生理指标的影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6—12与应激干预抑郁患者及抑郁患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