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沥滤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量的增加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泥产量同益增加。伴随而来的就是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城市污泥的产量巨大且成分非常复杂,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将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但若能以适当方法加以利用则能变废为宝。污泥土地利用处理费用低,而且能够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有机质和植物性养分,适合我国国情,应该是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但污泥中的重会属是限制其大规模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污泥组分的分析发现,桂林城市污泥中营养成分含量很高,有很高的土地利用价值,但污泥中Cd、Cu、Zn等重会属的含量超过我国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用时必须降低这些重金属的含量使其满足国家标准。生物沥滤法处理污泥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重金属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以桂林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试验对象,以污泥的土地利用为研究的最终目的,以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生物沥滤法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以单质硫为底物,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生物沥滤的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底物硫的浓度、接种量和曝气强度都是影响生物沥滤进程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处理成本、污泥酸化速度、重金属去除效果等多项因素,生物沥滤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不低于20℃,硫浓度为4g/L,接种量为10%,曝气量为1.0L/min。在此条件下,污泥的酸化速率较快,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好。生物沥滤后,污泥中原来超标的重金属元素Cd、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82.7%、70.2%、83.8%,其含量均能满足我国污泥农用标准的要求。 生物沥滤过程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随着沥滤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适宜条件下,至少经过4天生物沥滤后,污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才能达到我国农用标准的要求,因此,生物沥滤的最短周期应选4天为宜。此时,超标重金属Cd、Cu、Zn的去除率分别为80.0%、60.8%、79.4%;污泥中肥分N、P、K的流失率分别为8.3%、33.5%和32.6%,沥滤后污泥仍保持有较高的肥分含量。适宜条件下的连续运行试验表明,生物沥滤法能稳定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其他文献
无论哪一种新型的结构还是材料,从被开发到被成熟使用要经历应用和不断完善的反复过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也不例外,早前被应用建成的桥面板非常欠缺对制造、细节的深入研究,在使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大量出现,箱形截面梁因其良好的性能而被大量采用。由于浇筑箱梁桥的水泥放热速度较过去大为提高,这使得大体积的混凝上箱梁桥的温
众所周知,实际工程中存在较多的钢筋混凝土约束梁(包括连续梁、框架梁、外伸梁等),这类梁在其内跨存在反弯点,力学性能要比同条件简支梁复杂,而笔者所查阅的众多关于FRP加固二次
船闸是重要的水运通航建筑物,人字闸门是船闸工程中最常采用的闸门形式之一,底枢则是人字闸门中重要的支承运转部件,构造和受力均较复杂。随着国民经济和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
对既有公路桥梁进行承载力评估一方面可以对其结构现状进行合理评价,以揭示其潜在的危险,并及时做出维修或拆除的决策,另一方面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改进和完善桥梁结构的设计方法。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可较好的发挥钢、混凝土两种结构的特点,正日益广泛的运用于高层建筑中。但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建筑形式日趋复杂,许多结构超过规范的一般规定,需进
PE烧结膜管式过滤器采用压缩空气(4~6Kg/cm2)反吹落渣。为充分发挥PE烧结膜管式过滤器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实践表明,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1)必须选择比较合适的设计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矿物掺和料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大掺量掺和料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粉煤灰、矿粉大量掺入混凝土后致使混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日照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日照环境设计工作中通常通过多方案比选来实现,由于每一个方案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生成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作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水系统还不健全,如何有效、科学地解决农村自来水问题,将是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