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到和谐——论索尔·贝娄早中期作品主题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 (1915-2005),是一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籍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展示了他对人类的将来和人类真实的存在问题的独特的见解,被公认为当代美国小说界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福克纳的接班人。他一生中,共获得三次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更由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贝娄的评论多姿多彩,主题深刻。如何界定他的作品一直是评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些批评家把他纳入现实主义的范畴,有些则将其归入现代主义,还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一个存在主义作家。基于福柯的话语理论——即话语是离散的、断裂的,本文对贝娄两部早期作品《晃来晃去的人》、《奥吉·马奇历险记》和中期作品《赫索格》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这些作品在主题上并非存在同一性,随着时代变化、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认知趋于成熟,贝娄不同时期作品的主题并不一样,而是既有连续性也存在断裂。具体而言,早期的《晃来晃去的人》倾向于现代主义,《奥吉·马奇历险记》倾向于存在主义,而中期作品《赫索格》则趋向于实用和辩证。总体脉络表现为,从疏离现实,到积极参与现实,到最终与现实达成和谐。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简单地把贝娄列为现实主义者,现代主义者抑或存在主义者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他的作品。这为今后深入阐释贝娄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共包含五章。 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了索尔·贝娄的生活,创作事业及贝娄对当代文学的贡献。然后简要总结了贝娄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出发点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分析了《晃来晃去的人》的主题特征。在简要介绍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作品的现代主义元素——荒诞、异化、对主体的困惑等。 第三章探讨了《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主题。对存在主义的形成背景,主要理论,特别是本文中将要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和术语简要概述之后,本章重点分析了《奥吉·马奇历险记》的存在主义特征。这时候的贝娄已经摆脱了现代主义的困惑和无奈,转而主张人们通过自由选择,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存价值。 第四章阐述了《赫索格》对存在主义的颠覆,到了六十年代,贝娄对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达到了新的高度,逐步认识到个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复杂性。于是开始抛弃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转而强调主动适应现实的必要性,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五章简要梳理了前面的论述,总结了贝娄中早期作品的发展脉络,即从疏离现实,到积极参与现实,到最终与现实达成和谐。同时说明了这一发现的意义和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的全球化,医疗卫生界的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技术,并且通过英语这个媒介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推广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可以从网上直接购买商品和所需的服务,因此公司的对外宣传以及基本简介在日常经济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简介作为一种外部交流
虽然自然主义杰作《美国的悲剧》八十二年前就出版了,对主人公悲剧之源进行研究上仍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自然主义写作特点是屏弃了传统主观的写作方法。真实、生动地描写生活
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哥特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有影响且颇为独特的小说流派之一。简言之,它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评论家们称之为“黑色浪漫主义”。在浪漫主义这一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