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住建部曾对外解释,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在城市郊区中由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土地上面建设、面向集体经济组织外部人员低价销售的一类房屋。在广州,小产权房又叫农村集资房或宅基地房,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作为我国二元土地制度下的独特产物,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市因早期发达的乡镇企业经济催生了大量农村集资房。这些小产权房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对广州市城市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房价高企的大环境下,小产权房起着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所,维护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许多收入一般的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及部分老无所依的长者面临着既没有经济能力买房又没有资格申请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尴尬。小产权房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较低的成本来满足住房需求,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俨然,如何有效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州市小产权房为研究对象,聚焦广州市小产权房购置意愿,试图从微观层面和买方视角解读影响小产权房购置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小产权房的治理提供参考和思路。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开展的背景和意义所在。在详细梳理小产权房、购房意愿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目标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关于小产权房的五个基本问题,包括概念界定、形成原因、购买风险、社会影响和基础理论;第三部分,从历史起源、需求概况、开发现状、销售现状、治理困境等五个角度对广州市小产权房的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介绍;第四部分,利用调查问卷数据,从个人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户籍)、心理特征(住房满意度、归属感、房价预测)和环境特征(知识了解、政策认知、村集体担保、羊群效应)三个维度,运用Logistic模型对广州市小产权房购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4个自变量中,户籍、房价预期、住房满意度、知识了解、村集体担保对广州市小产权房购置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归属感、政策认知和羊群效应无显著影响。最后就广州市小产权房治理从具体措施和长效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论和展望部分,对全文要点进行概述并就本研究不足之处做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