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被誉为现代主义三大巨作之一,因其艰深晦涩,对作品思想的解读向来是穆齐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穆齐尔与尼采的对比研究又是学界的一个热点。在这部作品中,“观看”或“观察”反复出现,成为关键词之一,由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尼采的“视角主义”作为比较对象,将“视角”作为线索引入研究,通过梳理《没有个性的人》中视角观的内涵及特征,探询穆齐尔的思想立足点究竟为何。尼采和穆齐尔对视角的思考都与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法有所联系,而其内部理论走向却各自不同。与尼采相比,穆齐尔始终强调“换一个视角”或观看方式。这种对个体视角的超越与反思的精神使得穆齐尔的视角观与尼采相比呈现出两大区别性特征:其一是“客观性”的倾向,这种客观性的视角观与《没有个性的人》中穆齐尔所主张的随笔主义的叙事方式有着内在联系,而科学实证主义对穆齐尔的这一强调客观性的视角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二,与尼采相比,穆齐尔并不认可承载视角的身体的重要性,在他的思想中,暗含着一种对于身体的摒弃意味,就作品的叙事情节来看,穆齐尔对于固定视角的超越精神最终落脚于对“心灵之眼”或唯一视角的追寻之中,从这个角度看,穆齐尔又回到了西方的主体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论文分为四章,前两章围绕穆齐尔视角观的“客观性”特征展开讨论,首章从作品主人公乌尔里希的观看方式入于,来说明穆齐尔的视角观是建立在对透视法的抵制基础之上的,与尼采的偏主观性的视角主义相比,穆齐尔的视角观渗透出一种客观性倾向,这与这部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的“随笔主义”也有着内在关联。第二章以穆齐尔的一篇随笔《望远镜》为中心,通过对这篇随笔中的具体话语进行解读,从视觉文化角度探究形成这一“客观性”特征的思想根源。后两章则聚焦于视角与身体的关系,结合作品叙事情节进一步探究穆齐尔的思想立场。第三章指出《没有个性的人》中存在的对感官贬抑的倾向,第四章则探讨在《没有个性的人》中,这一贬抑身体、崇尚心灵的倾向是如何经山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的,穆齐尔最终向往的神性与人性合一的神秘主义体验是与德语诗学传统相一致的。本论文的最终结论是与尼采相比,穆齐尔的思想倾向实际上是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相合的,穆齐尔并未走到尼采那么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