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角膜塑形术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个性化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角膜内皮细胞,泪液功能,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对比敏感度,像差,角膜生物力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个性化角膜塑形术控制青少年近视短期、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配对、对照实验,选择深圳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患者100例(180眼),角膜塑形镜纳入标准:年龄8~18岁,除屈光不正外,无眼部其它疾病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病变,眼压≤21mm Hg;近视球镜度数-0.75~-6.00D;柱镜度数-0.25~-3.00D,角膜散光≤-1.50 D的患者推荐使用4弧区普通球面设计的塑形镜,角膜散光>-1.50 D患者选择平行弧为Toric设计(根据角膜地形图形态个性化设计),其余3弧区球面设计的塑形镜。对比分析戴镜前与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配戴者主观症状、眼局部情况、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角膜黏滞系数CH值及角膜地形图k值各生物参数的变化及戴镜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戴镜前后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卡方χ2检验,检测水平为P=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配戴者在戴镜后次日出现裸眼及矫正视力明显改善,屈光度降幅改变明显。6个月后100例180患眼裸眼视力20/20者占161眼(89.5%),矫正视力20/20者占100%,裸眼视力为20/32者5眼(2.7%),裸眼视力20/25者14眼(7.8%);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球镜和柱镜)戴镜6个月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视力配戴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术6个月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处于稳定状态,6个月至1.5年裸眼视力有上升趋势,屈光度(球镜、柱镜)6个月后至1.5年下降到基线,达到完全矫治效果。2、戴镜后1天,1周、戴镜6月、1年、2年后5mm光学区的水平K1值与垂直K2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3个月角膜塑形稳定,长期随访2年的角膜地形图与戴镜3月图形比较未见明显变化。3、戴镜前与戴镜后长期随访2年观察各生物参数发现: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泪液功能检查、眼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戴镜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戴镜前最佳矫正视力,但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度在20%、40%、60%时,戴镜后6月视力分别为0.83±0.08,0.96±0.09,0.99±0.15;戴镜前矫正视力分别为0.85±0.11,0.96±0.11,0.99±0.11两组分别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瞳孔为6.0mm时,总像差(P1)、彗差(P2)、高阶像差(P3),戴镜前(P1=2.77±0.79,P2=0.59±0.27,P3=0.50±0.22);戴镜后(P1=2.36±0.22,P2=0.66±0.48,P3=0.61±0.43)戴镜前彗差、高阶像差均小于戴镜后6个月像差,但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像差戴镜前大于戴镜后6mo,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角膜黏滞性(corneal hysteresis CH),戴镜前与戴镜后1天、1周比较CH,CH下降,PCH1=0.02,PCH2=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6个月至2年基本处于稳定期,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戴者舒适主观感调查:综合满意度:良好者占55.4%,基本良好占44.6%;结果:配适感觉:良好占20.1%,基本良好占79.9%;视物清晰度:良好为32.2%,基本良好为67.8%述。8、荧光染色见偶发点状角膜染色19眼(10.56%),停戴2天,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及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产)后,症状消失,嘱继续戴镜;3眼(1.67%)见较密集的角膜染色,用药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检查发现双眼下睑内翻倒睫,嘱停戴,建议下眼睑内翻矫正手术后再戴,158眼(87.77%)无角膜染色;5眼(2.78%)球结膜轻微充血局限于一个象限,175眼(97.22%)结膜无充血;10眼(5.56%)睑结膜血管轻度扩张伴充血,表面光滑度下降。170眼(94,44%)睑结膜未见明显充血。结论:1、个性化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之一。2、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个性化验配技术,对比分析戴镜前、戴镜后1天、1周、1月、3月、6月、1年、2年的角膜各生物参数,临床上进一步证实了个性化角膜塑形术能改变角膜弧度,降低屈光度,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为广大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为进一步规范角膜塑形术验配流程提供理论依据;为角膜塑形镜优化改良提供参考数据。第二部分个性化角膜塑形术与佩戴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组(OK镜组)与佩戴框架眼镜组近视患儿的眼轴、屈光度增长情况,探讨个性化角膜塑形术控制青少年近视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两组对照设计,选择我院眼科门诊患者84例,根据意愿选择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0例)和框架眼镜组(44例),本研究资料分析均取右眼,角膜塑形镜组纳入标准(同第一部分)。框架眼镜组纳入标准:年龄从8~18岁,除屈光不正外,无眼部其它疾病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病变,眼压≤21mm Hg;近视球镜度数0.75~6.0D;柱镜度数0.25~2.0D。对比分析戴镜前后OK镜组与框架眼镜组1年、2年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两组特征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两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水平为P=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戴镜前OK镜组与框架眼镜组间特征资料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量、水平角膜屈光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两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K镜组第一年,屈光度平均增加0.11±0.01D,第二年平均增加0.10±0.02D,两年平均值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年近视度数仅增加0.10D,两年增加约0.20D;框架眼镜组,第一年屈光度平均增加0.33±0.11D,第二年平均增加0.31±0.12D,两年平均值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度数年增加约0.44D,两年增加近0.84D。OK镜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佩戴OK镜组第一年,眼轴平均增长0.15±0.21(mm),第二年为0.14±0.20(mm),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第一年眼轴平均增长0.33±0.16(mm),第二年增长0.34±0.15(mm),每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K镜组与框架眼镜组2年对比研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框架镜相比,OK镜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佩戴OK镜能缓延眼轴增长,眼轴增长年平均能减缓增长50%以上。戴OK更能减少近视度数的增加,度数增加能减缓60%以上。
其他文献
<正>我国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给金融商事审判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要在金融审判中适度发挥司法能动性,建立金融纠纷集中管辖制度和金融专家陪审制度,合理适用金融方面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
介绍了一种用于分析不同因素对单位进尺成本影响的新方法——偏因素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在影响因素众多的情况下确定各因素对施工经济性的影响作用;同时介绍了成本影响系数这
本报讯 记者倪瑗报道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1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以23581亿元、22097亿元和22034亿元的营业
报纸
教师在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描述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分析性提问和推想性提问。教师的设问应紧扣主题,简单明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促进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主体,与法人的治理结构之间既有相似点,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介于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之间的一种特殊法人类型,应该在民法典
作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其艺术史观看似粘连着文艺复兴时期时代的新衣,实则在大到艺术史观小到批评策略和品评语汇上,更多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遗产和对这些可贵遗产
位于山东东营的“10万吨/日南郊水厂水质改善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顺利投产.本工程采用立舁企业研发的PVC浸没式超滤膜技术,水质达到国家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分别使用柠檬酸、β-环糊精螯合Fe2+活化过硫酸钠体系修复模拟机油污染土壤,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这两种螯合剂对机油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相较于柠檬酸螯合效果
目的针对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