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机动车辆的大幅度增加,汽车尾气、环境污染直接导致城市温度日益上升,人们的生活受室外热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良好舒适的空间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植被绿化对改善道路热环境质量、抵御太阳辐射、降低大气温度、创造宜人空间环境、提高行人舒适度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植物造景更多的体现在“景”与“观”上面,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赏心悦目,却忽视了植被可以直接改善热环境的实用性,在道路景观设计时较少考虑绿化对于热环境的改善作用。乔木作为绿化中改善热环境的主体部分,主要通过遮荫起到抵御太阳辐射、降低温度、改善室外热环境质量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乔木遮荫效果的系统研究,对其遮荫效果评价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针对上述不足,笔者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不同空间植物遮荫效果、行道树遮荫效果、AHP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与综述。其次,对重庆市主城区行道树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根据实地调查、询问调查和归纳总结等方法,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107条道路的常见行道树的应用现状,包括品种、生活习性、观赏特性、生长状况和乔木大小。统计重庆市主城区常见的遮荫行道树,依据其生长势,最终确定位于金童路的银杏、龙晴路的广玉兰、栖霞路的垂柳、科园六路的蒲葵、科园二街的鱼尾葵、科园四街的重阳木、刺桐、湖影街的天竺桂、文昌路的羊蹄甲、瑞天路的大叶香樟、黄杨路的悬铃木、嘉陵江滨江路的杜英、富华路的黄葛树、宝圣大道的栾树、龙怀街的小叶榕为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将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实测调研与分析,同时测量计算出行道树降温率、遮光率、荫质、荫影面积及遮荫效果,并将其进行排序。计算得出降温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重阳木、刺桐、天竺桂、羊蹄甲、栾树、鱼尾葵、银杏、小叶榕、黄葛树、蒲葵、大叶香樟、垂柳、悬铃木、杜英、广玉兰。遮光率从高到低分别为黄葛树、羊蹄甲、蒲葵、栾树、小叶榕、刺桐、大叶香樟、重阳木、广玉兰、天竺桂、悬铃木、杜英、垂柳、银杏、鱼尾葵。荫质从高到低分别为重阳木、刺桐、天竺桂、羊蹄甲、栾树、小叶榕、银杏、黄葛树、蒲葵、鱼尾葵、大叶香樟、垂柳、悬铃木、杜英、广玉兰。荫影面积从高到低分别为大叶香樟、栾树、羊蹄甲、天竺桂、重阳木、黄葛树、杜英、刺桐、小叶榕、广玉兰、银杏、悬铃木、鱼尾葵、垂柳、蒲葵。遮荫效果从好到坏分别为羊蹄甲、栾树、天竺桂、重阳木、刺桐、大叶香樟、黄葛树、小叶榕、银杏、杜英、鱼尾葵、垂柳、悬铃木、蒲葵、广玉兰。此外,研究发现,降温率、遮光率、荫质、荫影面积与行道树的遮荫效果之间的关系均服从正态分布。并且降温率、遮光率、荫质、荫影面积同遮荫效果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在此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行道树遮荫效果评价模型,对选取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值的计算和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得出评价方程,将行道树遮荫效果实测结果带入方程对其进行评价。遮荫效果综合评价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羊蹄甲、栾树、天竺桂、重阳木、刺桐、大叶香樟、黄葛树、小叶榕、银杏、杜英、鱼尾葵、垂柳、悬铃木、蒲葵、广玉兰。其中,羊蹄甲属于等级Ⅰ,栾树、天竺桂、重阳木、刺桐、大叶香樟属于等级Ⅱ,黄葛树、小叶榕属于等级Ⅲ,银杏、杜英、鱼尾葵、垂柳、悬铃木、蒲葵、广玉兰属于等级Ⅳ。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实测计算法对行道树遮荫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结论一致。本文从行道树的实用性出发,探索重庆市主城区常见行道树的遮荫效果,旨在为今后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行道树遮荫效果数据库奠定下基础,从而对今后的行道绿化改造、道路景观设计与研究具有更科学的指引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