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区内选取对比明显的沙棘平茬模式、柠条平茬模式、沙棘与油松行间混交模式,从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林木生长、草本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多个指标入手,调查柠条、沙棘不同平茬方式、油松、沙棘行间混交模式的生长情况。采集不同经营模式下草本样方进行生物多样性均匀度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林木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多样性指数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沙棘不同平茬模式在砒砂岩区缓冲带模式中生长情况较好。进一步选取其中生长状况良好的沙棘平茬区,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指标成为影响缓冲带缓冲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余依次为林木生长、PH值、有机质。主要结论为:在柠条平茬小区范围内:30%平茬方式柠条在林木生长情况优势明显。其余依次为50%平茬方式,100%平茬方式,70%平茬方式。50%平茬柠条模式在生物多样性、均匀度指数等方面占有优势。多样性指数排序依次为:50%平茬方式)70%平茬方式>100%平茬方式)30%平茬方式。在不同的平茬状态下,测定沙棘冠幅、地径、株高、盖度等林木生长指标可知70%平茬沙棘测定值较其他模式高,其他模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50%平茬沙棘>30%平茬沙棘>100%平茬沙棘。不同平茬强度沙棘带间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草本生物量等指标也和冠幅地径等呈现相同的优势次序。在沙棘油松行间混交模式中,沙棘的地径、株高、冠幅等林木生长指标均低于其它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综合分析,平茬强度为70%的沙棘林经营模式为砒砂岩区缓冲带较好的经营模式。在最佳经营模式选定后,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和林木生长成为影响缓冲带缓冲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后期在砒砂岩区建立缓冲带时提供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