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左侧和右侧冠状动脉梗阻以及再灌注对心脏的预后不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左、右冠脉缺血再灌注后1周之内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炎症指标与心肌功能的相关性,以探究左右两组之间的差异,为有效保护心肌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选取2016年至2018年入院,在急诊治疗时间窗内接受PCI治疗的3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左、右冠病变(L、R)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心肌损伤指标(CK,CK-MB)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采用Pearsons correlation统计分析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与CK,CK-MB或LVEF和FS的关系。 2.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别处理IL-6,右冠病变患者静脉血清Rv,右冠病变患者动脉血清Ra,左冠病变患者静脉血清Lv,左冠病变患者动脉血清La。用免疫印迹法检测iNOS蛋白表达,观察炎症因子与血清的处理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3.收集患者血液标本,左右冠脉分组,分别用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抗炎性炎症因子IL-10以及TGF-beta。 4.收集L组13例,R组12例静脉血清样本,进行Human Cytokine Antibody Array实验测定并比较炎症因子有无。 结果: 1、384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K,CK-MB,EF,FS的平均值L,R两者间没有差异(P>0.05)。 2、从整体意义上,缺血再灌注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和、平均NLR均与心肌损伤指标(CK,CK-MB)呈显著相关性(p<0.001),与心功能指标(EF、FS)无相关性(p>0.05)。 2、分别分析两组,在L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与心肌损伤指标(CK,CK-MB)呈显著相关性(p<0.001),单核细胞计数与CK,CK-MB呈正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与EF呈负相关(p<0.05)。在R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K,CK-MB呈正相关(p<0.05),单核细胞计数,NLR与CK,CK-MB、EF、FS无相关性(p>0.05)。 3.iNOS蛋白的表达在IL-6处理后(1.38μM,100μL)有显著提高。与此相类似,Rv(100μL)、Ra(100μL)、Lv(100μL)、La(100μL)的处理都增加了iNOS蛋白表达增加(p<0.05)。左冠病变组较右冠病变组之间iNOS表达无差异。 4.Elisa法测定L组中IL-10、TGF-β的浓度较R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在测定的40种细胞因子中,L组与R组相比较,L组静脉血清中IL-17、I-309、MIG、MIP-1d因子表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384例急性心肌梗死术后一周患者的结果显示,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在左冠和右冠两组没有明显差异。虽然机体炎症反应强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左侧比右侧表现明显。即NLR越高,心肌损伤越重,功能低下。而且左侧心梗患者血液中炎症标记物与右侧有明显差异。这些因子对心肌功能的作用以及机制应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