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列双旋翼无人直升机气动布局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相比,前、后旋翼的特殊的布置,相互抵消了反扭矩的作用,前后旋翼的布置同时也造成了双旋翼/机身的复杂的气动干扰问题。本文针对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首先进行纵列式机身的气动特性研究,完成其减阻分析;然后进行纵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并进行配平计算;最后分析悬停与前飞状态下的纵列式双旋翼/机身的气动流场特性,研究前、后旋翼的纵向间距与垂向间距对双旋翼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进行了纵列式机身流场气动特性分析,针对机身头部与动力舱两个因素完成对机身的减阻研究。然后根据纵列式直升机的操纵特点,进行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建模,在旋翼的气动力建模时,通过前、后旋翼的入流比之间的关系考虑双旋翼的干扰对旋翼气动力的影响。在机身的气动力建模时,引入第一章计算出的机身的升阻力等参数。建立纵列式直升机平衡状态方程,完成配平计算。最后,在配平状态下运用动量源方法进行纵列式双旋翼/机身流场的数值模拟,分别研究悬停状态以及前飞状态下纵列式双旋翼/机身流场的压力分布以及轴向速度分布,分析双旋翼之间气动干扰和双旋翼与机身的气动干扰。随着前、后旋翼的纵向间距与垂向间距的增加,双旋翼的拉力系数与功率系数也随着增加。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气动性能,需要尽量增大前、后旋翼的纵向间距与垂向间距。
其他文献
介绍滨洲线在路网中的地位及既有线现状,结合市场需求预测分析,论述技改方案研究思路,对于长大既有线改造项目,应遵循以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设计原则.
溴化丁基橡胶(BIIR)在溴化反应中存在许多溴化微观结构与副反应,要调整这些结构比例避免副反应,我们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与实验相结合,研究了溴化丁基橡胶(BIIR)微观构效关系以及调控不同溴化结构的方法。采用Gaussian09模拟软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丁基橡胶溴化过程中异构化与脱溴化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路径以及能量变化。通过TS+calcfc方法找到异构化反应和脱溴化氢反应的过渡态,对模拟得到的过
分析我国铁路车站系统现行的能力计算查定公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特点以及现场作业实际,并分析总结已有的研究,对计算车站各部分能力的算法进行改进与优
在兴奋剂案件中,运动员在证明自己的违规行为没有故意意图时,有一项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内容是禁用物质的来源。除了明确规定了证明禁用物质来源义务的“无过错”和“无重大过错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80与CD86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CD80与CD86的表达情况,免疫比
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与及生物效应因其广泛使用受到关注。藻类生物膜技术具有氮磷吸收效率高、低能耗和可资源化利用的优势,然而在藻类氮磷吸收的过程中,污水中的纳米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