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单独或联合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磷类和菊酯类杀虫剂在农业和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水环境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并能通过富集浓缩和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农药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本研究以毒理学常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作为研究材料,探究了毒死蜱(CPF)和高效氯氰菊酯(BCP)单独和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两种农药潜在的发育毒性和联合作用方式。在单一农药急性毒性实验中将3 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浓度梯度的处理溶液中96 h,观察统计畸形率、孵化率和死亡率,计算出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8 mg/L和0.029mg/L。在两种农药的高浓度暴露组中斑马鱼胚胎出现了严重畸形,并且对50 hpf的胚胎孵化率产生影响。在联合急性毒性实验中,根据单一农药的96h-LC50,按照等毒性单位比混合两种农药,计算得出混合农药的96h-LC50为0.38 mg/L,通过浓度加和模型、独立作用模型、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联合指数法确定两种农药之间是协同作用。为了评价CPF和BCP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下的氧化压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暴露72h和96 h幼鱼氧化应激相关基因(Mn–sod、Cu/Zn–sod、cat、gstp2、nrf2、keap1、cox1、ucp2、bcl2)的表达,并对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ST)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暴露72 h时,这些抗氧化酶及相关基因在CPF、BCP和MIX暴露组中大多数表现为上调,仅在MIX组中CAT活性及其编码基因cat表现为下调。暴露96 h时,在CPF和MIX组中部分基因由上调变为下调。在所有暴露组中MDA含量都显著升高,表明两种农药单独和联合作用都会引起胚胎细胞氧化损伤。为了深入探究两种农药单一和联合毒性作用机制,我们对暴露96 h的幼鱼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微滴式数字PCR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验证。测序结果表明,CPF胁迫下差异基因有356个;BCP胁迫下差异基因有2198个;两者联合作用下差异基因数则高达2358个。差异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CPF vs CK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2个代谢通路,分别是ECM-受体相互作用和DNA复制;BCP vs CK组差异基因也显著富集到2个代谢通路,分别是光信号转导和粘着连接。MIX vs CK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5个代谢通路,包括粘着斑、细胞周期、DNA复制、光信号转导、ECM-受体相互作用。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两种农药单独和联合暴露能够造成斑马鱼幼鱼肝脏病变,引起幼鱼眼部、脑部、肝脏、肠道和尾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本研究分析了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单独或联合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阐明农药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帮助,并且可以为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了信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宿舍室内品质状况堪忧。我国严寒地区室内外温差较大,为减少能耗和维持室温,建筑气密性好,开窗通风时间较短,加上室外严重的雾霾使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由采矿、冶金和电镀等工业生产、施肥和污水灌溉等农业活动以及大气沉降过程造成的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在最近几年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Cd迁移能力强、生物毒性大、且不能被
农村水环境问题治理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之一,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于治理中的政府职能探讨,然而水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村民的水环境意识和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二者之间
关于新闻报道中的“某”字,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是一组颇具代表性的对立意见,不知读者诸君站在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