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攀岩速度(速攀,Speed)是攀岩竞赛项目之一,速攀过程可分为起步、攀登、冲刺登顶三个部份。在速攀的攀登和冲刺登顶阶段,速攀运动员(Athlete of Speed,ASC)的攀登和冲刺登顶动作要配合路线,而起步的出发动作只有采用同侧起步脚(Homolateral Starting Post,HLSP)和对侧起步脚(Contralateral Starting Post,CLSP)两种方式。分析速攀的出发动作(Starting Movement of Speed,SMS)技术的生物力学和HLSP与CLSP的差异,目前尚未见研究报导。 研究目的:探讨SMS的专业性,通过对HLSP与CLSP的蹬伸力量、蹬伸时间、蹬伸位移、蹬伸冲量、离地速度、肢体协调和配合等研究,分析 HLSP与CLSP的差异,研究SMS的生物力学原理,为攀岩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了解ASC的人体形态的不同之处,作未来选材的参考资料。 研究方法:选择20名受试者,其中10名为ASC和10名为广州体育学院学生(Student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SUS)。在广州体育学院科学实验中心生物力学实验室测量受试者25个人体形态,利用实验室内攀石墙、三维测力台、高速摄像和SIMI影像解析系统等测试设备,测试SMS包括左边的HLSP(HLSP on the Left,LHL)、左边的CLSP(CLSP on the Left,LCL)、右边的HLSP(HLSP on the Right,RHL)、右边的对侧(CLSP on the Right,RCL)四种。 通过测试获得每位受试者的25个人体形态参数,与 LHL、LCL、RHL、RCL出发动作的动力学数据和运动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处理数据。 实验结果:1) ASC的人体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身高矮、大腿围小、体重轻(t=3.44,4.39,4.12;P<0.01),肩高、坐高和腰厚有一定的特征(t=2.31,2.29,2.37;P<0.05);其它形态特征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ASC的SMS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比较RHL与RCL的蹬伸冲量,有非常明显差异(t=5.33,P<0.01);而LHL与LCL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RHL与RCL和LHL与LCL的蹬伸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RHL与RCL的蹬伸位移,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67,P<0.01);而LHL与LCL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RHL与RCL的离地速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68,P<0.01);而LHL与LCL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ASC的左边HLSP与CLSP各关节运动的分析结果:HLSP与CLSP髋和膝关节的初始姿态角,均有显著差异(t=-1.40,-0.99 P<0.05);而踝关节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HLSP与CLSP各关节开始伸展的时间和幅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SC采用HLSP与CLSP出发的前段,各关节角速度峰值出现时刻,是髋–膝–踝的顺序性表现均有10%。髋–膝关节角速度峰值顺序出现,而膝和踝关节角速度峰值是同步出现,有30%是采用HLSP,10%是采用CLSP的。髋和膝关节角速度峰值同步出现,膝–踝关节角速度峰值顺序出现,20%采用HLSP,采用CLSP的则没有出现。ASC采用HLSP与CLSP出发的后段,HLSP与CLSP各关节角速度峰值出现时刻,没有顺序性的表现,只有采用HLSP时,第9时刻有同步性表现。 结论:ASC的人体特征为身高矮、体重轻、身体质量指数低。出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发现SMS的专业性很强。实验证明SMS的蹬伸力量、蹬伸时间、蹬伸位移、蹬伸冲量、离地速度,均是同侧优于对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较大,以及踝关节角度较小,是较佳的始初姿势。SMS的初期是顺序性,而后期是同步性,是较佳的肢体协调性表现。本论文分析所得,同侧出发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