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型经济结构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现代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基本功能的实现及其影响力、控制力的产生都需要借助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对“控制能力”进行生产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国际大都市产业竞争的核心,同时其空间分布也愈趋向于向大都市区集聚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的上海,近几年其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突破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上海服务业产值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支柱,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其在城市内部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动态,运用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了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区位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相关理论,同时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特性的基础上,归纳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区内空间分布的区位模式。这一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简要分析了近几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机理,并将其与国际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则重点分析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空间分布格局: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是以中心城区为其空间分布的主体,但同时,其在中心城区内部还存在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差异。此外,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也存在着向中心区外围扩散发展的趋势。总的来看,依据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的差异,其在上海市域范围内的布局呈现出:中心核心区→中心外围区域→郊区县三个空间等级层面,由此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相应的“核心—次级核心—外围区域”多层次的空间布局体系;同时,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以集聚为首要空间表现形式的,并在城市范围内形成了多个发展水平不同,服务功能相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近几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均衡化发展的动态变化,其空间分布范围较之前是有所扩大的,且各类服务企业已散布于更广的郊区县区域范围。第三部分主要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作了简要分析,归纳得出了城市功能空间的演变、城市内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差异以及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是推动其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视角——产业空间分布出发,以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新兴发展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计算指标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其在上海市的基本空间分布,总结得出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动力机制。
其他文献
分析了靠船桩的工作性状,以工程中常用的弹性地基梁法计算靠船桩的内力和桩顶位移,并与其他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比较、分析。
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以水资源为研究对象,试图以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为突破口,在此领域建立广泛的生态补偿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冠脉粥样斑块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探讨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方
在对南通地区居民幸福感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与居民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及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相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
本研究以1164个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试,试图从发展的角度对比研究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依恋、自尊及其二者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个:1.对比考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
本研究把心理模型视为领域知识与问题解决策略互动的中介,从心理模型的视角切入试图探究领域知识、心理模型与问题解决策略迁移的相关性,并力图为促进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提供
任何经济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支持,而风险投资正是迎合了时代的这一需求,它的产生使技
本文以道路绿带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道路绿带秋季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充分查阅文献及了解道路绿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本文结合实
民国时期上海的大众娱乐是上海都市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又尤以表演娱乐最具影响力。本文拟选取表演娱乐的兴起时期1927年-1931年为考察时段,参考国民党上海市政府
含氮类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丰富含氮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本论文对三氮唑、四氮唑杂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