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伤寒论》中对小陷胸汤的叙述过于简略,此方作为仲景名方,经历了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和用途扩展,故归纳、提炼其方证本质,揭示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将资料进行分门别类,按其不同的文献性质分为方剂、方论类文献、临床应用类文献和药理实验研究类文献,利用文义解读、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小陷胸汤方证及用药规律进行探讨。1)解读原文,逐句分析,对病变部位“正在心下”、疼痛程度“按之则痛”等问题进行的讨论探究,将结胸病与痞证、脏结进行鉴别,通过对比分析古今文献,归纳总结历代注家对本方涉及条文的观点。2)通过收集到的临床文献数据,揭示分析小陷胸汤的方证特点、现代临床运用疾病谱、症状、药物剂量、加味情况。3)药理实验类资料从侧面佐证了小陷胸汤的功效和方证特点。4)总结导师应用该方的经验,与临床文献数据统计结果相互印证。结果:1.基本病机:痰热互结心下;2.功效:清热涤痰开结;3.疾病谱:统计发现小陷胸汤证并不局限于小结胸病,它不仅病因多种多样,病机复杂,而且涉及的脏腑亦多,临床表现亦可多种多样;4.主要症状:如胸闷、脘腹痞满、咳嗽、恶心呕吐、胸痛、胁痛等,而口苦、口干(不欲饮)、倦怠乏力、不寐、吞酸等可作为次要症状以作参考;5.临床多应用于消化系统的慢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呼吸系统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以及其他多个系统的与痰热互结相关的西医疾病6.舌、脉:红舌、腻苔、黄苔,脉弦滑、滑数或弦滑数;7.一般情况:①性别:男女比例为1.46:1,男性患者居多,②年龄:发病年龄以41‐50岁和51‐60岁两个年龄段居多,共占59.59%。8.常随证加用理气类、补虚类(以补气类药物为主)、活血化瘀类、化痰止咳平喘类、清热类、化湿类药物;从单味药物来看,枳实、枳壳、郁金、柴胡、大黄、丹参、竹茹、厚朴、茯苓、栀子、黄芩、杏仁、陈皮等为本方加味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味。结论:由于表邪入里、外感失治、误治,邪热内陷导致痰热互结于心下,是小陷胸汤证的基本病机,但由于其他原因出现的痰热互结之象亦可归于本方主治病机之列,清热涤痰开结为小陷胸汤的基本功效,抓住这个病机和主治功效,可随证加味应用于多个系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