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内容以来,国际生产分工不断细化,各生产环节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低成本的资源配置,随之而来的是中间产品反复多次的跨国界流动。传统的总值贸易核算方法将中间产品的每一次跨国流动都计算在内,导致了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夸大了实际贸易规模。此外,总值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对中间产品的增加值进行归属界定,也无法对各个国家的实际贸易利得与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测算。在全球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国际生产分工的重要内容以来,国际生产分工不断细化,各生产环节更加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低成本的资源配置,随之而来的是中间产品反复多次的跨国界流动。传统的总值贸易核算方法将中间产品的每一次跨国流动都计算在内,导致了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夸大了实际贸易规模。此外,总值贸易核算方法无法对中间产品的增加值进行归属界定,也无法对各个国家的实际贸易利得与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测算。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从增加值出口的视角计算贸易流量,有助于明确各国所获得的真实贸易利益,避免贸易流量的重复计算。作为欧盟中与中国经贸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历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德经贸规模体量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愈加广泛,合作深度日益增加,但同时中德经贸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当今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中美贸易关系走势不明朗的现实下,稳定中德关系,对加强中欧的经贸合作,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切入,研究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的实际规模、产业结构及实现形式,分析中国在增加值层面对德出口存在的问题,为推动中德经贸关系发展、促进中国产业融入更深层次的价值链分工环节、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和吸收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原理和核算方法,利用总贸易核算法对2001-2014年间的中国对德总出口进行分解,测算了在增加值口径下的实际出口规模,对中国对德出口中包含的增加值来源进行了国别分析,从产业层面就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的产业构成、贸易收益以及出口形式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将中国对德出口与德国对华出口作比较。最后建立相关实证模型对中国对德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据此提出推动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的政策建议。在对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的分解研究中发现:第一,在增加值口径下中国对德的出口规模明显下降,且德国仍然对中国获得纯贸易收益,德国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第二,对总贸易额进行分解后,中国对德出口中国内增加值的占比最大,除来自本国的增加值外,中国对德国出口中来自东亚国家或地区的增加值占比最大,而德国对华出口中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增加值占比最大,两国都在区域价值链内进行深层次的分工合作;第三,产业结构上中国对德以制造业出口为主,较德国而言出口的产业结构更为低级,获得贸易利益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与资源产品部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第四章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产业层面,规模经济因素等因素对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在本文的实证中对促进对德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资本投入强度和增加值出口呈现较小但显著的负向关系。进一步从产业异质性层面进行检验,发现研发投入、垂直专业化水平等因素对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均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对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更大;规模经济对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对非制造业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对外开放程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出口有较小的正向作用,对非制造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资本投入强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对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则产生了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提升中国对德增加值出口的政策建议: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获利能力;推动贸易自由化,重视中间产品生产环节;引进发达国际外资与增加研发投入并举,掌握高端技术能力;重视服务业增加值出口,改善产业结构;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中德经贸关系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去分析艺术的内涵,试图通过深入浅出和相互递进的办法,与多方面的个人性或者社会性的总结,来探讨艺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艺术的作用。多采用比喻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思考,使用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复杂晦涩的理论,让读者与作者有更好的交流体验。试图通过与理论和知识的对话交流方式,来引出艺术是出发于个人的精神,而完善艺术的过程是由程式的法度和原始性的精神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成功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出高中英语优质阅读课导入环节的教师话语特征,以期为英语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提高导入的有效性。本研究以16节第九届全国高中英语优质阅读课的教学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导入环节的教师话语进行转写,以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交互理论以及IRF话
近年来,由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aviumcomplex,Mac)引起的非典型性结核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而Mac对多种常用药物的天然耐药性使非典型性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反式翻译对于细菌的繁殖和生存至关重要,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Lon蛋白酶识别并降解反式翻译过程中被标记了 SsrA标签的异常蛋白,以防止异常蛋白形成毒性聚集体,从而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此外,L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五大工程之一,是现阶段制造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制造系统的调度策略与控制算法是提高企业生产力,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和瓶颈问题。流水车间调度问题(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FSP)作为一种典型的生产调度问题,在现代生产系统、制造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制造行业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在经典的流水车间调度问题中,连续机器之间具有无限的缓冲区容
世界各国对轮胎性能提出更高的法规标准,这对我国轮胎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壁垒,迫使轮胎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其中轮胎噪声是衡量轮胎性能的重要指标。由于轮胎噪声发
随着C-V2X(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车联网技术的研究,C-V2X车载单元成为了车辆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主要通信设备。为了适应不同设备或系统对消息的不同要求,需要对车
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1866-1925)在西方音乐史中一直饱受争议。虽然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等许多堪称伟大的作曲家都曾表示受到过萨蒂的启发,但仍有诸多音乐学者认为他作曲技术薄弱、缺乏恢宏庞大的音乐作品,难以真正地认可其“先驱”的身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萨蒂要么是作为一个技术低劣的作曲家形象出现,要么只是在其他被认为更重要的作曲家、艺术家的文章中被提及,但这一切在约翰·凯
生物材料在冷驱动下,材料细胞内将产生冰晶,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会导致严重的细胞损伤从而破坏生命材料的质量。细胞内冰晶的形状、尺寸、生长速率和方向都将对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产生影响。细胞层面的基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胞内冰的形成过程、形成原因以及对细胞损伤的程度是必要的,特别是细胞内相界面移动特征的观察研究,获取冷驱动下胞内冰生长的详细信息可为低温环境中生命材料保持良好状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
笛卡尔的外部世界存在证明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问题,它是笛卡尔哲学从普遍怀疑到重新恢复世界的重要标志,它的确立是笛卡尔哲学思想的一次集中成果。在研究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笛卡尔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产生强烈触碰,它们之间或者具有奠基关系,或者可能潜藏着矛盾;想要将这一条条关系梳理清楚,就需要我们既有细节意识,又有大局观念。所以说,研究外部世界存在证明就好像是在笛卡尔的哲学世界中来了一次环球旅
目的:目前新辅助化疗(NAC)在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TUC)治疗仍有争议,本研究对已发表的评估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系统检索及meta分析。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评价指标是总生存期(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