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和复杂化,其健康状况也愈来愈引起业主和技术人员的重视,因此对结构的损伤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损伤检测和故障诊断方面,作为一种优良的时频分析工具,提升小波变换已经由理论研究推广到实际应用,当前主要集中信号分析、图像处理和机械故障诊断等领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就提升小波变换在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对提高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根据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概括,重点介绍了基于提升小波的损伤识别和故障诊断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次,依据提升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给出了提升算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多相位矩阵的形式来表示提升算法的具体过程。第三,利用提升小波变换检测信号突变信息的优越性,选取提升小波细节信号作为损伤指标,利用对原始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提升小波变换得到的细节信号损伤指标,准确识别出悬臂梁和框架结构的损伤时刻,但不能识别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最后,为了能够识别出悬臂梁模型和框架结构的损伤位置,并衡量它们的损伤程度。选用对结构损伤敏感的提升小波能量作为观测指标,分别建立了基于马氏距离的损伤位置指标和损伤程度指标。利用该指标有效地识别出悬臂梁模型和框架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说明了利用马氏距离作为识别方法来检测结构损伤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承载力大、强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深基础形式,桩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但由于施工水平、桩身环境影响等因素,桩身常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危及建筑和人身财产安全
钢筋混凝土宽柱双梁框架结构体系尤为适用于混合结构由小空间改造成大空间的旧建筑物改造中,在支托阶段原有结构的受力性能不发生改变,同时,托换后的新结构体系亦不改变未置
混凝土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及水利等众多领域之中,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在桥梁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但是,由于设计、施工时的缺陷,长期使
学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存在着液化粉土层,工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处理,由此带来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
本文立足于解决生土基粘结材料在我国农村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抗压强度低、拉伸粘结强度不足、干缩大、易开裂等问题,根据我国陕西地区的原状土土质类型,研究生土基材料
长短桩复合地基是土木工程界近年来在逐渐形成发展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形式。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复合地基在减小基础沉降,协调地基承载力与变形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
“5.12”汶川大地震使数以万计的村镇砖砌体房屋倒塌破坏,地震烈度高是原因之一,而另一重要原因则是村镇住宅房屋的抗震性能差,使得房屋在地震中不能抵抗地震力所带来的影响
既有结构的加固维修是结构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纤维布以其强度高、自重轻、耐腐蚀、适用面广、施工简便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加固。近十几年来,纤维
钢框架结构水平刚度相对比较弱,在地震或风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将出现破坏。为此在钢框架中引入支撑系统,增加结构的水平刚度。但现有的设计规范对钢支撑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与一般剪力墙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较差,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