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它的成熟度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交通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尚难以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仅靠政府作为主要投资方,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是还远远不够,必须对投融资体制进行完善,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融资途径多元化,学习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资、民营资本等非公有资本进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以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需要。混合所有制是伴随中国经济改革而产生的。它是由不同所有制属性的产权主体互相投资、互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在中国所有制改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同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全新的所有制模式。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在中国的出现不是巧合,而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到特定时期的产物。混合所有制最先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法国、英国、日本及美国的混合所有制发展比较成熟,能够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以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阐述混合所有制的内涵、性质等,归纳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混合所有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发达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发展经验,着重研究适合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框架,从顶层设计的制度框架,对混合所有制的评价,并对成都地铁4号线混合所有制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出改革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当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拉动非公有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