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针对教学管理部门的研究多侧重于工作标准、制度建设以及单项工作的研究,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我们较为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目前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的现实状况。进而使教学管理工作者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意识,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做好各项服务,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把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作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建立起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评价模型及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法从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个角度对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的产出情况进行评价。为验证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科学性,我们对14所体育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进行了尝试性的评价,借以检验服务绩效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通过本研究,以期望能提供相关建议,供体育院校及相关部门参考,以提高体育院校办学绩效,进而提升体育院校在现今教育环境下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管理即服务”的理念指导下,对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实施绩效评价,通过评价来提高与完善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体育院校在现今教育环境下的竞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选择。第二,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的评价,其实质是对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履行其教学管理职能、实现学院教学目标和任务方面的综合表现的评价。运用综合评价法有利于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第三,随着我国体育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发展,对体育院校教学管理职能以及为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现代体育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高度的专业化、职业化;本质在于对各教学要素的协调;管理团队成员间紧密协作;教学管理运作模式的流程化;灵活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第四,在体育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教学管理的服务对象多样性,服务内容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内外两个方面构成了影响体育院校教学管理服务绩效的基本因素,一是体育院校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的期望;二是教学管理部门内的自我提升意愿。第五,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的评价方法为综合评价法,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外部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自身评价(内部评价)两个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管理部门服务满意度的评价,而教学管理部门自身评价主要包括提供服务的基础、提供服务的过程、提供服务结果三个部分。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权重系数,因其自身特点及对教学管理部门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第六,体育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对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的满意度;二是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服务的满意度;三是教学管理部门成员自我评价。其中,教学管理部门成员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提供服务的基础、提供服务的过程、提供服务结果),10个二级指标(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财力支持、部门文化、服务流程、回应性、尽心程度、制度建设、直接产出和综合结果),22个三级指标(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专项经费、业务经费、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工作作风、团队归属感、流程设计的出发点、流程再造能力、迅速性、充分性、强制力保证、调节能力、有效性、效率、便利性、公平性、服务对象满意度以及主管部门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