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孵化器又称为企业创新中心或企业创业中心,是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的社会经济组织。从全世界的发展和实践来看,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专门的科技产业服务机构,在将科技资源迅速有效地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成功创业和迅速成长,加速地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已经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潜力,正成为各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安定与进步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途径,是为实践证明了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经验,也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挥合力,有必要建立全国和区域孵化器组织网络,建立以孵化器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吸引创业投资、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孵育体系。因此,研究企业孵化器网络化组织模式,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孵化器网络化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指出孵化就其实质而言,是面向孵育对象配置关键性资源;其次,从分析孵化器网络化的理论支撑体系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网络的技术支撑体系入手,界定了企业孵化器网络化发展的概念,进而构建出企业孵化器网络化组织的结构模型,模型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然后分别对结构模型作了运行机制的分析,阐述了企业孵化器网络化发展对在孵企业行为主体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网络化机制形成的因素,包括个人以及相互间的社会关系机制、孵化器的构造以及和社会环境相关的机制。并提出了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对网络成员实施经济鼓励、作为网络组织的中心结点,孵化器管理体制需要变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人事制度的深化以及优惠政策的统一。
最后,针对企业孵化器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服务能力,借鉴网络组织运作绩效的评估建立了企业孵化器网络组织运作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指标涵盖:财务运营指标、市场竞争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整合协同能力6个方面的运作绩效指标。论文最后运用这一网络组织结构模式对上海孵化器网络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了上海孵化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国际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本论文采用实证与规范分析以及对比的方法,运用企业管理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分析孵化器网络化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孵化器网络组织结构的框架,并对网络结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为我国企业孵化器的网络化战略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中既有总体层次上的组织架构,又有具体层次上的对策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建立在扎实的分析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