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东南富宁地区广泛分布有三叠纪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1:20万富宁幅根据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侵入关系、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早期的“半瓦型”岩体、晚期的“安定型”岩体两类;但对于二者的岩浆起源、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类典型岩体开展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结合区域地壳的发展、演化过程,对“半瓦型”岩体、“安定型”岩体的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大地构造背景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两类岩体的成矿作用特征进行了讨论。笔者主要对出露于富宁县城周边的基性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野外观察研究表明,“半瓦型”岩体与“安定型”岩体之间可以相互穿插,两期岩浆侵位时间相近,应属大致同一地质时代侵位的岩浆,并得到了锆石年代学的佐证。“半瓦型”岩体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为明显的富钛、富铁特征,与钛铁矿有密切关系;岩石的Na2O+K2O较高,经硅-碱图解判别为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EE=158.57~402.90×10-6,平均值为236.60×10-6),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斜直线型,LREE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Zr、Nb、Ta等)含量较高,而强相容元素(Cr、Ni等)含量较低,在微量元素大地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中落入板内玄武岩区;获锆石U-Pb LA-ICP-MS年龄:253.8±2.3Ma、244.8±4.3Ma。安定型岩体的K20、Na2O和TiO2含量较低,但MgO、CaO含量较高,经硅-碱图解A-F-M图解判别为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低(55.74-85.49×10-6,平均71.39×10-6),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斜“L”型,LREE富集并强烈分异,HREE亏损且分异程度较低;高场强元素(Zr、Nb、Ta等)含量较低,而强相容元素(Cr、 Ni等)含量较高,特别是Cu含量最高可达1170×10-6,显示了良好的铜、镍矿成矿地质背景;在许多微量元素大地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中落入岛弧、或火山弧玄武岩区;获锆石U-Pb LA-ICP-MS年龄:268.8±8.8Ma、802.9±5.2Ma,前者为岩浆结晶年龄,后者可能为岩浆源区形成的年龄。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在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史时期,随着全球性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拼接形成华南板块,二者的结合带普遍认为位于江-绍断裂带—弥勒-师宗断裂带一线。从早泥盆世晚期开始,研究区地壳开始裂解,发育了“南丹型”沉积、“象州”型沉积,至中—晚二叠世地史时期,随着峨眉山地幔柱的发育,研究区的地壳裂解进一步加剧,沉积记录上表现为晚二叠世领薅组、早—中三叠世石炮组、板纳组的半深水沉积;岩浆活动记录上表现为“半瓦型”岩体、“安定型”岩体的侵位。两类岩体侵位的时间基本相同,但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应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不同源区形成的岩浆;“半瓦型”岩体可能源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导致的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体经结晶分异后,上升、侵位的产物;“安定型”岩体可能起源于早期俯冲洋壳较高程度部分熔融体直接侵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