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徽省作为最接近长三角地区的省份,长期以来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大量文献已证实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为促进,相伴发展的关系,但是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及效应并不十分明确。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条件下,重新对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理论进行梳理,研究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安徽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沿江五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城市,长期以来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当地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该地区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现状的研究,发现产业转移能够明显促进城镇化发展。但是由于各市之间历史发展因素、承接产业转移时间和力度的不同,所产生的城镇化效应大小不同。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促进城镇化发展。
本文按照理论整理、实证分析、政策评价和建议的步骤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产业转移、城镇化等相关领域理论,研究产业转移、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分析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城镇化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再具体研究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其次,选择铜陵市作为安徽沿江城市代表,选择新增固定资产和城镇化率两个数据代表铜陵市的产业转移量和城镇化进度,选取一定年份的数据,再利用单位根检验该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并分析变量间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确定协整关系存在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手段分析新增固定资产和城镇化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文章的后续的政策评价和建议提供现实依据。最后,研究安徽省的产业转移政策和城镇化政策的实施效果,指出应当从建立区域协调组织、区别承接产业转移、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各方面加强政策规划,以促进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