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项目包括两个部分:《丝绸之路:简介篇》(ppl9-37)选译及其翻译报告。作者米华健是一位来自乔治城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央欧亚地区的历史以及古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丝绸之路便是其代表项目之一。选译部分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环境与帝国;第二章,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第一章反驳了认为外来商品是丝绸之路最大历史贡献的这一长期谬误,并重新审视得出结论:丝绸之路并非单一地理路线,而是串联整个欧亚地区的商贸网络。第二章深入探索并详尽介绍了丝绸之路黄金时期的六大阶段。翻译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原文、原文作者和翻译任务的意义做了介绍;第二部分呈现了指导本项目的理论框架以及翻译中所遇到的困难;第三部分将精选案例与翻译策略相结合进行详尽贴切的阐释。本项目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该理论认为译文理应“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在翻译策略和译文技巧方面,项目译者从词汇、语法和语义三个层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采用了如下翻译策略:意译,平行文本,反译法,增译法,变词为句,句式重构,语境翻译等。总之,翻译的过程是艰辛而复杂的,但也让我受益匪浅,译者希望本项目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丝绸之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同时对今后进行相关类似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