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角化病一家系LOR基因c.323G>C突变的鉴定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鉴定一掌跖角化病家系的致病位点,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寻该家系的发病原因,研究家系中LOR基因c.323G>C突变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及对Ha Ca T细胞株凋亡、增值分化及细胞周期可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一掌跖角化病家系中相关成员的外周血、绘制系谱图并判断遗传方式。采用二代捕获测序检测目前已知与人类皮肤病相关的267个基因,对可疑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在家系中做验证;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LOR基因c.323G>C变异进行突变致病性分析及氨基酸保守性分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此家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构建pc DNA3.1/V5-His-wild-LOR,pc DNA3.1/V5-His-c.323G>C-LOR和pc DNA3.1/V5-His-730ins G-LOR三个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通过核转染的方式转入Ha Ca T细胞株,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兜甲蛋白(loricrin)在细胞内的定位、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对Ha Ca T细胞丝聚蛋白原N端结构域(profilaggrin N-terminal domain,PND)和caspase14蛋白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先证者和他患病的父亲在LOR基因上均携带杂合错义突变c.323G>C,该突变导致LOR蛋白保守位置108位的Gly被Ala取代,先证者表型正常的母亲则不携带该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突变具有潜在致病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此家系患者出现基底层细胞过度增殖,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增厚,皮肤过度角化,角质层中有部分细胞核的残留。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大量聚集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兜甲蛋白表达量较少,甚至不表达;I-TASSER结果显示:突变后兜甲蛋白结合的配体类型、酶的活性位点均发生了改变;Pymol构建兜甲蛋白二维结构显示:突变蛋白108号位点与相邻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均变长且由6个alpha螺旋变为8个alpha螺旋,螺旋位点不匹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pc DNA3.1/V5-His-730ins G-LOR质粒的Ha Ca T细胞株中,突变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而转染pc DNA3.1/V5-His-c.323G>C-LOR质粒的Ha Ca T细胞株中,突变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而野生型loricrin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则均匀分布。LOR基因c.323G>C突变兜甲蛋白对Ha Ca T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没有检测到明显改变。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LOR基因c.323G>C和730ins G两种突变体蛋白均导致Ha Ca T细胞株内PND的转录水平下降,转染野生型LOR质粒的PND基因m RNA的相对量为1.490,转染c.323G>C质粒细胞株内PND基因m RNA的相对量为0.91,转染730ins G阳性对照质粒细胞株内PND基因m RNA的相对量为0.613(P值<0.05)。过表达LOR野生型蛋白、c.323G>C与730ins G两种突变体蛋白后,Ha Ca T细胞株内caspase14基因m RNA的相对量为0.649,0.449与0.253(P值<0.05)。结论:该兜甲蛋白皮肤角化病(Loricrin Keratoderma,LK)家系中,LOR基因杂合c.323G>C错义突变是其致病的病因,该突变导致延迟显性和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征的兜甲蛋白皮肤角化病是首次报道。c.323G>C突变后的兜甲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可能削弱了其入核能力,致其高度聚集于细胞质中,根据患者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的结果和Ha Ca T细胞株内实验结果推测c.323G>C突变蛋白可能会干扰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进程而导致掌跖过度角化的发生。我们的研究丰富LOR基因的突变谱及loricrin keratoderma的遗传学特征并首次发现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在细胞质中高度聚集与突变的兜甲蛋白在细胞核中高度聚集同样会导致LK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围绕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深入研究Lyn激酶对其细胞模型的干预作用与影响机制,从而以此为靶点为后续临床防治ARDS拓宽思路与方法。方法:1.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使人II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转染含h LYN-e GFP慢病毒的病毒液(我们实验室已构建),获得Lyn高表达的A549细胞株(Lyn+/+-A549细胞株)用于实验;此外,使用未被转染的A549细胞株(CTRL-
背景:冻结肩又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最常见的肩痛及功能障碍疾病之一,单一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冻结肩,目前多采用联合治疗方式。在冻结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关节内炎症及关节囊挛缩是主要的病理机制,另外喙肱韧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又常常被人们忽略。在现有的研究中显示,喙肱韧带的增厚及弹性降低可以辅助诊断冻结肩,除了辅助诊断外,完全松解离断喙肱韧带也能改善冻结肩患者肩痛及功能障碍,但此种治疗方式破坏了喙肱韧带
目的:研究测定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责任血管再通前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血清HO-1、SOD表达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梗死严重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责任血管再通水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脑组织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探寻临床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
目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出院3个月内为易损期(Vulnerable phase,VP),VP内以高病死率和高再住院率为临床特点。既往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S/V)可以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预后和降低ADHF患者的N端B型利钠肽原(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