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i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追求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谋求相互合作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心愿,而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使得这些美好心愿一直在曲折中实现。但睿智的人类并未因此而停止求索,相反,现实的曲折和心愿的美好产生的落差却驱使其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和智慧。主权国家积极推动的区域一体化和相应的秩序建构就是这种能力和智慧的其中一个典型。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秩序的建构一般有两种模式:强制式和合作式,即自上而下式的强制建构和自愿协作基础上的契约和约定。区域秩序的建构亦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通过武力征服形成的强制式区域秩序,但这种区域秩序具有自上而下讨价还价的性质,即强制者也会在主导的同时通过对“共同利益”的强调来寻求合作、增加共识。当然了这种意义上的合作和共识是以不触犯强制者的利益为前提的。对于合作式区域秩序的建构则有赖于各参与国所认识的共同利益需要,但一般也有主导国的积极推动。可见,不管是强制式还是合作式,一定秩序框架下的区域共同体所拥有的价值都是源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体成员的互动,只不过二者对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所使用的手段不同而已。前者更多地体现为强迫,后者更多地表现为合作。既然强制式区域秩序建构模式中也需要合作,故本文对强制式区域秩序的建构不做单独论述。换句话说,本文的重点是分析合作式区域秩序模式。在明确了分析目标以后,本文在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预置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以二战后启动的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欧盟、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为分析对象,围绕区域合作秩序的建构展开分析。可见,本文的区域合作秩序建构是历史和现实维度下的经验分析。由于讨论的是区域合作秩序,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一定区域内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国家为何相互合作,如何相互合作。通过对不同类型、不等层次的区域化进程的分析,本文总结出区域合作的动因有六个方面:国家的社会性;解决问题(挑战)的需要(准备);中小国家参与、制衡的需要;相对大国参与全球博弈和寻找信心的需要;成功区域合作组织的示范作用以及市场力量的无形驱动。这六个方面只能解释一定区域内的国家为什么会参与区域合作。尽管秩序是在合作中建构的,但秩序的建构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为此,本文从合作议题的确认;均势结构的保障;共同或相似价值观的培养;互信原则的建立;合法性的强调与利益总量的增加和利益分配
其他文献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受制于政治又服务于政治。随着时代的发展,外交的内涵有所扩展,新的外交形式层出不穷,体育外交就是其中之一。“以主
目的:临床上肝脏的段、亚段、楔形切除以及肝段移植已广泛开展。第Ⅳ段可作为独立的移植供体,此外临床上也早有IVb亚段成功切除的病例,因此进一步了解第Ⅳ段的解剖结构就显得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
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滨海湿地生态补偿实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滨海湿地物质量补偿的理论体
2019年11月27-28日,第六届全国近零能耗建筑大会在中原福地--郑州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分会、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