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以消费理论和行为科学等理论为支点,以浙江省金华市普通高中学生家庭为研究对象,以该市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行为为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收集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的现状、问题、因为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分六大部分:研究设计,界定基本概念,阐明适用理论,介绍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对象,详述研究步骤;对样本市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主体的意愿、消费因为、消费行为特点、消费服务提供主体、消费的满意度、消费负担及不同群体消费的差异进行分析;深入揭示在选择性教育消费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对选择性教育消费内驱力作理性归因;进一步探讨影响选择性教育消费的因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选择性教育已经成为该市高中生家庭教育消费的重要领域,调查对象中有30.9%的比例进行择校消费,高达61.2%的比例进行补习消费,33.8%的比例进行非传统类学习物品消费。大部分家庭能够承受一个高中生的选择性教育消费负担,但是对多个在读子女教育的支付能力略有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选择性教育消费意愿和支出进行差异性分析。存在消费主体性缺乏、非理性消费、消费阶层分化严重和教育服务意识缺失等问题,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居民日益增强的需求矛盾成为问题产生的首因。通过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教育提供方质量、家庭所在地、在读子女数和子女的学习成绩等,是影响该市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状况的主要因素,而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为建立一个平衡的选择性教育消费机制,引导家庭理性教育消费,政府、教育消费服务提供方和学生家庭等消费利益相关体应多方合力:正视选择性教育消费现象,形成教育平衡发展机制;合理确定选择性教育消费金额,建立补偿机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开辟多元筹资渠道;树立教育消费服务理念,提高办学质量;提倡家庭理性消费,优化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