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粒径纳米碱土氟化物粉体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g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微乳液,水溶液直接沉淀,双注小区反应和醇/水混合溶剂沉淀四种湿化学方法研究了碱土金属氟化物BaF2,CaF2和SrF2纳米粉体的制备科学和技术,目的在于获得粒径可控的碱土金属氟化物纳米粉体,并研究其晶粒尺寸热稳定性,为碱土金属氟化物纳米粉体和块材的性能和应用研究打好基础。 首先,采用CTAB/丁醇/庚烷/水四组分体系微乳液制备BaF2纳米粉体,研究了体系组分的含量和配比对微乳液稳定性和对BaF2粒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丁醇和CTAB质量比1:1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微乳液,BaF2粒径大小和分布随微乳液体系中CTAB和水质量比升高而增大,获得了粒径为10nm的BaF2纳米粉体。 微乳液法虽然容易控制粒径,但产量低,成本高,本文研究了具有高产量和低成本优势的水溶液直接沉淀法制备BaF2纳米粉体。根据过饱和度对沉淀粒径和分布影响的理论,用不同反应物浓度和混合方式制备BaF2沉淀,还研究了临界过饱和附近的沉淀情况。结果表明,缓慢滴加混合,过饱和度低,非均相形核比重大,利于沉淀颗粒长大,反应物浓度对粒径的影响大,获得了亚微米级沉淀;快速混合沉淀,有利于形成高过饱和,利于均相形核,利于生成粒径小的沉淀,反应物浓度对粒径影响小,获得了80nm沉淀。在临界过饱和度值1.2附近获得粒径为10nm的BaF2沉淀。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的过饱和度和均匀性,研究了极高过饱和度对沉淀粒径和分布的影响,设计了双注小区反应装置,同时还研究NH4F溶液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注小区反应形成极高的过饱和度,沉淀初期形成大量极小的粒子,但极不稳定,小粒子长大后,粒径和分布没有较大改观。长大后的沉淀似乎没有受到反应高过饱和度和初期沉淀小粒子的影响,推测这是水溶液中的一种本征的稳定状态。改变NH4F溶液浓度和使用表面活性剂对沉淀粒径和分布也没有发生明显影响。可以认为,当过饱和度高于一定值后,继续提高过饱和度和过饱和度均匀性对沉淀粒径和分布减小没有明显效果。 为了研究溶解度对沉淀物粒径的影响,使用低介电常数的醇/水混合溶剂沉淀制备了BaF2纳米粉体。用纯水溶剂,水和乙醇体积比分别为3:1,1:1,3:5和1:4的不同混合溶剂沉淀得到了粒径分别为70nm,61nm,52nm,43nm和33nm的BaF2纳米粉体。粒径随混合溶剂乙醇含量升高而减小,分散性和形貌规则性随之改善。乙醇/水混合溶剂制备的BaF2沉淀粒径的倒数和溶剂介电常数倒数呈线性关系。通过混合溶剂成功控制了沉淀粒径。
其他文献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日趋严峻。作为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社会经济驱动要素,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
<正> 篪是一种单管多音孔横吹乐器,我国古代极为流行,曾受到普遍喜爱,是乐舞中常用的乐器。据《诗经·小雅》中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可见,这种乐器在周代已很流行,并常
纳米材料设计与研究的计算与模拟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在模拟研究中,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是一个根本性的关键问题,如何精确地描述它是模拟取得较好结果的关键所在。目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特征,它的发展又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
自洹北商城发现以来,学界对其性质、年代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文章已近百篇,其中对其大城城垣争议较大。发掘者认为,东墙基槽完全夯筑填实,甚至筑起了部分墙体,北墙基槽、西墙基
报纸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溶剂热压方法,首次以去离子水和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造孔剂,以ZnO纳米颗粒作为原料,制备了ZnO多孔纳米固体。为了改善样品中孔径的均匀性,我们又引入了
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最为关键的一个流程就是进度管理,一般来讲,项目进度将会对项目竣工所需成本、公司形象、资源等多个问题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大部分房地产公司依然基于传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颁布与实施,对规范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铝铜铁准晶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项目编号:50071030)的资助下,开展了对Al63Cu25Fe12准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探索性研究。采用铸造和雾化的方
金属镍纳米线阵列在垂直磁记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生长高质量的镍纳米线阵列是其应用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