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意义网络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可沟通城市”理论这一城市传播研究的范式创新,以传播的视角考察城市和人的关系。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式下,不可沟通成为现代中国的一大城市病,且愈发凸显,如何实现城市可沟通是全社会面对的问题。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的建设和发展备受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以可沟通城市的理论视角审视雄安新区意义网络的建设情况,以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为评价指标,从理论上尝试丰富和拓展城市意义网络的内涵,从实践上尝试为雄安新区的可沟通建设提供建议。本文首先对“可沟通城市”和意义网络的内涵进行概述,包括“可沟通城市”理论的核心问题、意义网络“可沟通性”的核心诉求以及评估指标和评价方式。依据已有的政策性的文献,对有关雄安新区的意义网络的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问题。接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运用相关的理论和评价指标,以雄安新区三县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感知评价三个维度及其细化因素对雄安新区意义网络的现状进行考察,探寻发现雄安新区意义网络存在的问题和机遇。雄安新区凭借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风土习俗的延续,独特的生活方式,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当地市民形成包容开放的个性,强烈的城市认同感等,这些构成了雄安新区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为城市的可沟通性提供了可能。但基础设施传播方面存在着文化产品吸引力差、历史文化流于表面,文化活动重视度差,市民欠缺传播行为等问题,这都是城市未来建设中所应该注意的。根据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以及现存的问题,本文从形成文化图谱,营造城市叙述空间;展开城市对话,保障多元融合;构建“我们”的共同体三个方面对意义网络的“可沟通性”建设提出构想,力图为建设可沟通的雄安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信息传播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和优势所在,合适而足够的信息传播支持是成功进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信息传
近年来,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获得空前的收视率。从表面上看,女性被赋予了更高的主动权及话语权,实则在节目话语中仍处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现代性”的话题在社会科学界方兴未艾。对于中国新闻事业,也需要从现代性的视角来探讨、研究。本文以近、现代中国新闻事业中的若干典型片断为考察对象,分析中国近、现代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