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的调和,不仅重视三E,即经济、效率和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在主张弹性、自主管理、授予权能的同时,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发展客观有效的绩效测量标准,政府的责任才能落实。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历史机遇,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但是,由于农村牧区改革的制度框架基本奠定之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重点在城市经济领域推进,导致城乡、工农发展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为“三农”“三牧”问题日益突出,其核心就是牧民增收缓慢,这一问题已成为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瓶颈。解决内蒙古牧民增收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区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考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重大课题。
本文以公共管理的视角,侧重从政府责任角度,通过对牧民增收问题的深入分析,突出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治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在实施公共管理中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探索现实路径。创新性在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工作对策层面提升到理论探索高度,着重探索政府在公共管理的领域对牧民增收所担负的责任和解决对策。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提高牧民增收对于内蒙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国防安全的重要意义;内蒙古牧民增收的现状,重点分析制约牧民增收的生产方式、公共政策、自然环境和牧民自身等几方面因素;运用政府责任、政府供给等公共管理理论,从加强生态保护、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增加牧民收入的途径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