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中一种常见风险,同时也是涵盖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风险。从特征来看,操作风险主要以内生性为主,由于几乎涵盖了全部业务,因而难以精确度量,但其引起的风险往往容易将商业银行置于经营失败,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加大了对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国际上,对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监管在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后开始引起高度重视,至今已近二十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商业银行与国际银行业接轨步伐的推进,我国银行业也开始关注操作风险,但当时并未把操作风险放到战略高度来重视,原因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体制性改革,无暇顾及具体的操作风险。本世纪初,发生了几起重大操作风险案件才真正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2002年1月6日,中国银行巴黎第九区分行总值40多万欧元的欧元现钞和法郎现金被盗。2005年初,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河松街支行高山诈骗案曝光,涉及金额近10亿元。这些重大金融案件的曝光,将商业银行置于经营被动。操作风险也终于真正地引起了金融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的双重重视。2007年5月14日,中国银监会对外颁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在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界定: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2007年10月,银监会接着出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规定了中国必须和自愿执行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应该采取的方法。此后,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管成为金融监管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对于本文的写作初衷、本课题的既有研究情况等内容进行了简介,具体又分为四部分内容,首先是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写作目的及意义;其次是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的有关文献综述。再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文章的结构安排;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在本章节里,本文先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定义以及特征等进行了定性描述。接着进行了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再加上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健全,许多制度建设形同虚设,导致操作风险案件时时发生,危害银行健康发展。第三章是国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第四章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方式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对策建议部分。本文对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给出了多重建议。文章建议从商业银行内外部多重视角入手,强化监管,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置于有效管理之下,从而有效避免由此引发的银行经营风险,并切实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多种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的,对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文章希望能够对于商业银行防御操作风险的发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