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ICU患者口渴的发生率、强度和分布特点,探讨ICU患者口渴发生的影响因素。2.评价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ICU禁食患者口渴管理策略的效果。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包括MICU、SICU、EICU、CCU)中30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ICU患者口渴发生率、强度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通过便利抽样,将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内100例心脏术后需禁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口渴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口渴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数字评分量表测量比较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口渴程度,对口渴管理策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调查的301例ICU患者口渴发生率为69.8%;其中,轻度口渴占30.9%,69.1%的ICU患者感觉中重度口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机械通气、禁食、非经口进食、雾化治疗、利尿剂、阿片类药物、高血糖、APACHEⅡ评分、血钠和渗透压水平是ICU患者口渴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禁食(OR 4.096,95%CI:1.435-11.690)、手术(OR 2.960,95%CI:1.105-7.933)、高血糖(OR 2.357,95%CI:1.156-4.807)、APACHEⅡ评分(OR1.128,95%CI:1.024-1.242)是ICU患者口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干预前,两组基线资料和NR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干预后,两组NRS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干预前后试验组患者NRS分值从(7.68±1.596)降低至(4.17±1.4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NRS分值从(6.08±1.536)升高至(7.68±1.5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口渴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同时,对两种口渴干预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成本-效果比为0.770,对照组的为1.350,试验组采用口渴管理策略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ICU患者口渴发生率高,其中中重度口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手术、机械通气、禁食、非经口进食、雾化治疗、利尿剂、阿片类药物、高血糖、APACHEⅡ评分、血钠和渗透压水平是ICU患者口渴发生的影响因素。排除混杂因素干扰,禁食、手术、高血糖、APACHEⅡ评分是ICU患者口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口渴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ICU禁食患者的口渴程度,缓解患者的口渴感,应用过程中可行性较强,具有安全、经济、便捷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