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绩效评估公司感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un0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组织行为学中,组织公平研究一直是很受关注的领域,组织承诺作为主要的组织公平效果经常被测度。绩效评估公平感是指个人在组织进行绩效评估过程中对于评估的程序、结果等方面的公平感受。组织承诺是指个人对一特定组织具有相当程度的认同与投入。本研究主要以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估公平感和组织承诺为研究对象,探讨员工个体特征变量对组织绩效评估公平感和组织承诺产生的影响,检验科研人员绩效评估公平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绩效评估公平感与个体特征对组织承诺产生的交互影响作用。   本研究以浙江5家科研院所和14家高校的科研人员为研究样本,采用成熟的绩效评估公平感2维度20题项和组织承诺3维度15题项量表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0份,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估公平感较高,程序公平感高于结果公平感。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估公平感及其程序公平与结果公平两个维度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收入情况等个体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工作年限、单位性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科研活动级别、担任行政职务情况和科研活动获奖情况等个体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2)科研人员的组织承诺呈中等偏上水平,情感承诺高于持续承诺和行为承诺。科研人员的组织承诺及其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行为承诺三个维度在性别、教育水平、工作年限、收入情况等个体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年龄、婚姻状况、单位性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担任行政职务情况、科研活动级别、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个体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3)科研人员组织承诺与绩效评估公平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程序公平的相关度更大。组织承诺的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行为承诺三个维度都与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与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有较好的多元回归效果。   (4)个体特征对绩效评估公平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绩效评估公平感与对个体特征对组织承诺发生交互影响作用。以情感承诺作为因变量,程序公平与年龄、工作年限、收入情况、科研活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对情感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结果公平与教育水平、收入情况、科研活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对情感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以持续承诺作为因变量,程序公平与技术职称、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对持续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结果公平与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科研活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对持续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以行为承诺作为因变量,程序公平与教育水平、工作年限、收入情况、科研活动学科类别、技术职称、科研活动级别对行为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结果公平与年龄、教育水平、工作年限、科研活动学科类别对行为承诺发生显著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县级行政区在我国政治与政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扩权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县级政府的自主性空前增强,如县级政府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明显增加,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
学位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预算支出总量,即增加或者减少财政预算支出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政府的各项职能。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较多,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政府职能
有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要想促进学生们数学学科成绩的稳步提升,就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就要构建生态化的小学数学知识学
摘 要 文言诗词作品,尤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这些美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作为远隔时空的读者,只有潜心品读,从语言之中提炼出没得精华,铭刻于心,才算是达到阅读文言的一种新境界,具体来讲,应品读出以下几种美境。  关键词 诗词;文言文;美感  中图分类号:A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219-01  一、美的形象  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
本文针对初中学生解决函数“动点问题”的困难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结合现在数学教学发展的现状,从相关理念介绍、“动点问题”需求、“动点问题”教学等方案进行深入研究与探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但效果并不理想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学领域关注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以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习作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小学生入门作文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兴趣写作的有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研究制定,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实现自身权利的重要内容,政策倡导是公民政策参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这既是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也
随着时代的前进,非营利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与营利机构、政府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在扶贫、教育、就业、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