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大国城镇化影响消费需求的机理及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拉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扩大内需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尤为重要,而城镇化成为了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所在。本文以发展中大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综述,接着列举城镇化及消费需求相关概念及理论,包括刘易斯、托达罗等经济学家的人口流动模式以及消费的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等,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发展中大国城镇化影响消费需求的理论机制,得出城镇化影响消费需求主要是通过提高居民收入、示范效应以及增加消费品种及数量等机制。然后,通过查找《世界银行数据库》的国际数据,对中国及发展中大国的城镇化及消费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接着,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建立模型,运用计量软件EViews 8.0对1960-2014年发展中大国国家级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面板回归分析,得出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显著,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支出呈现正相关关系,符合文章机理部分提出的城镇化促进消费需求的假设;人口数的变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不显著,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对此,针对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以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等建议。
其他文献
波动率是经济和金融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在投资组合选择、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变量。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其波动率和风险都大大高于国外成熟市场,不利
我国特许经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后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加入WTO后,中国因取消国际特许经营市场准入而将成为被引爆的“全球最热门的市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面临的竞争
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也逐渐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中,我国先后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